一艘滿載以色列軍火的貨輪在紅海被胡塞武裝無人艇擊沉,24小時后以色列F-35機群橫跨三國領空發動報復性轟炸。當金磚國家在巴西集體發聲之際,伊朗迎來破局關鍵,這場橫跨中東的暗戰會否引爆全面戰爭?
7月6日,紅海又出事了!八艘胡塞武裝快艇擊沉了一艘3.5萬噸的"魔法海洋"號貨輪。英國安保公司Ambrey的雇傭兵用機槍掃射還擊,卻擋不住自殺式無人艇的連續撞擊,最終這艘船被擊落,這也是七個月來紅海首次有萬噸級商船沉沒。
值得注意的是,這艘懸掛利比里亞國旗的貨輪,是在給以色列運輸軍火裝備,難怪胡塞武裝說什么也要擊沉它。
這艘貨輪被擊沉后,以色列的報復來得比預期更迅猛。
7日凌晨,F-35隱身戰機掛著"杰達姆"衛星制導炸彈穿越蒂朗海峽,與F-15機群在紅海上空匯合后兵分三路撲向也門,對也門發動20余次轟炸。
以軍情報部門盯上胡塞武裝的四大港口,荷臺達、薩利夫、拉斯-伊薩的碼頭不僅是也門民生物資入口,更是伊朗導彈和無人機的中轉站。
荷臺達港的雷達站首當其沖,2023年被劫持的"銀河領袖"號汽車運輸船在爆炸中解體,這艘被改造成海上偵察平臺的船只,曾幫助胡塞武裝鎖定過數十艘商船。
薩利夫港的發電廠和油庫接連中彈,濃煙籠罩了半個紅海海岸線,以色列國防軍宣稱這輪打擊精準摧毀了"伊朗武器中轉站"。看來以色列此次空襲胡塞武裝,也有隔空警告伊朗的意思。
而被炸的拉斯-伊薩港口存放著大量伊朗提供的反艦導彈,這些武器曾多次威脅曼德海峽航運;荷臺達港的無人機組裝車間在空襲中化為廢墟,直接削弱了襲擾以色列商船的能力。
但胡塞武裝隨即用高超音速導彈還以顏色,一枚突破"箭-3"反導系統的導彈炸得本·古里安機場緊急關閉。
這場交鋒背后是更危險的戰略博弈,中東地區越來越混亂了。
有分析認為,以色列正在構建"外圍防御圈",從敘利亞的伊朗基地到也門的導彈倉庫,所有威脅都必須消滅在萌芽狀態。
但胡塞武裝不同于其他國家,想要徹底打服胡塞武裝,是不可能的。曼德海峽這個最窄處僅29公里的海上咽喉,賦予胡塞武裝超乎尋常的戰略籌碼。
每天約有380萬桶石油經此運往歐美,全球12%的貿易量要通過這條水道。胡塞武裝的導彈發射車就藏在沿岸山洞里,像捉迷藏般與美英艦隊周旋。去年美英聯軍發動47次空襲,炸毀的往往只是幾頂帳篷和空油罐。
這種"打地鼠"式的對抗讓美國和以色列倍感挫折,傳統意義上的制空權優勢,在面對分散化、機動化的非對稱力量時正在失效。
所以,以色列把重心放在了武器中轉站,想要切斷伊朗和胡塞武裝之間的聯系,即便無法徹底消滅胡塞武裝,重創伊朗的左膀右臂也是可以的。
不過,這一點,連美國都沒有做到。
胡塞武裝此次被炸的這么狠,接下來勢必會猛烈報復以色列。從長期來看,以色列和胡塞武裝之間的爭端,帶給伊朗更多的還是負面影響。
那么,這場橫跨中東的暗戰會否引爆全面戰爭?
未來局勢可能沿著兩條危險路徑發展:要么以色列再次逼迫伊朗直接下場,引發更大規模地區大戰,要么紅海航運危機再度升級,迫使美國海軍再次加入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行列。
但無論是哪一種,對于伊朗都是十分不利的。現在對于伊朗而言,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和美以硬抗是沒有勝算的。
近年來,以色列在美國的強力支持下,在中東地區持續擴大軍事優勢,逐步瓦解伊朗苦心經營的"抵抗之弧"。
黎巴嫩真主黨在持續交火中損失慘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武裝更是在殘酷的圍剿中元氣大傷。如今,也門胡塞武裝成為伊朗陣營中僅存的硬骨頭,但單靠胡塞武裝的襲擾戰術,根本無法扭轉伊朗面臨的戰略困局。
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就像開了閘的洪水,最新一批軍火正在源源不斷運往特拉維夫。這些先進武器讓以色列在地區沖突中始終保持著代差優勢。
更關鍵的是,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一次次動用否決權,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披上合法外衣。這種全方位的撐腰,使得以色列可以毫無顧忌地持續發動攻勢。
金磚國家組織近期發表的11國聯合聲明雖然沒有直接點名美國和以色列,但字里行間強烈譴責了中東地區持續發生的暴行。
這份聲明猶如一記重拳,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東議題的話語壟斷。中國、俄羅斯、南非等國的表態,讓伊朗看到了破局的希望。特別是中國在巴以問題,伊以問題上的公正立場,以及提出的兩國方案建議,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的認同。
在這個時候,伊朗必須抓住這個“向東看”的機會,才能生存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