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浪潮下,鋰金屬等關鍵礦產金屬資源或將和充電樁等新能源業務一樣,成為國內外大型油氣企業的新賽道、新業態和新產業。
來源:視覺中國
文/徐東
6月17日,美國油氣巨頭雪佛龍宣布收購橫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北部和阿肯色州西南部約12.5萬英畝的油田區域,這些區域具有鋰含量極高的Smackover儲層,標志著這家百年石油巨頭著手布局鋰產業,正式進軍鋰生產領域。聯想到近幾年,國內外大型油氣企業頻頻出手,直接或間接介入礦產金屬—鋰產業鏈,爭先恐后“占鋰”,在全球礦業領域和國際能源市場激起層層漣漪、產生深遠影響。筆者認為這個典型現象背后有著三方面的戰略邏輯。
第一,資源重要性、市場需求和投資漸熱是驅動國內外油氣企業搶先“占鋰”的原生動力。鋰(Lithium)作為原子量最小的金屬元素,憑借其出色的性能、能量密度以及獨特化學性質,被譽為新能源產業的“白色石油”,不僅在新能源產業鏈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也是電動汽車、消費電子產品以及電網存儲電池的核心成分。在儲能領域,尤其是新鋰電池技術發展中占據戰略地位。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突破1400萬輛,鋰電池需求暴漲35%;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預測,2020年至2030年間,電池對鋰的需求將會激增十倍,與電池需求的增長趨勢保持一致;彭博社Bloomberg也預測,2021年至2030年間,全球鋰金屬的需求將猛增逾七倍。同時,在能源安全和綠色轉型的共同作用下,能源與礦產金屬的合計投資比2020—2021年的周期性低點高出20%,未來幾年將會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勢頭。
來源:視覺中國
第二,國內外同行搶先布局成為驅動國內外油氣企業搶先“占鋰”的次生壓力。近幾年,國內外大型油氣企業紛紛加速進軍鋰業,也給目前尚未開展業務布局的油氣同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2023年5—8月,埃克森美孚密集開展鋰金屬業務合作開發,進軍鋰資源產業鏈的意圖十分明顯。包括斥資1億美元,從Galvanic Energy的勘探公司手中購買了美國阿肯色州南部12萬英畝的土地(約合485平方千米),計劃建造一座世界級規模的鋰加工設施;與TETRA公司合作,在美國阿肯色州開發6100多英畝(約合24.7平方千米)富含鋰的土地;分別與全球最大鋰生產商雅保公司(Albemarle),特斯拉、大眾汽車、福特汽車等汽車制造商以及SK On和三星SDI等全球知名電池制造商等涉及鋰業務的三類企業,就鋰金屬供應進行業務對接與洽談。2016年,道達爾收購法國電池制造商帥福得,后者2019年與中國企業天能集團的子公司合資,擴大其鋰離子業務,成功切入動力電池賽道。與此同時,我國大型油氣業務也不甘示弱。2023年,中國石油青海油田首個油氣田伴生礦利用項目—尖北地區氣田綜合處理試驗項目進入試運生產階段;2024年,西南油氣田通過氣田水提鋰成功生產出了成品碳酸鋰,邁出了進軍新能源市場的重要一步;同樣是2024年,中石化旗下金陵石化、大連院、煉銷公司與廣東凱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通過利用石油焦、針狀焦等煉化副產品生產鋰電池等中高端負極材料。以上國內外大型油氣巨頭的鋰產業布局,反映出全球能源行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鋰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關鍵資源,已成為各大油氣企業競相角逐的焦點之一。
最后,產業發展戰略相關性成為國內外油氣企業搶先“占鋰”的內生潛力。國內外油氣企業長期深耕能源產業,擅長地下資源的發現、測試和提取,擁有豐富的從地下獲取資源并將其加工成能源材料的經驗,具備礦產金屬開采所需的地球科學知識和能力,具備礦產金屬獨開發利用獨特的先發優勢和成本優勢,具備各類礦產資源礦權辦理和土地管理能力,這些無疑都會給國內外大型油氣企業進軍礦產金屬產業以更加充足潛力、技術自信、成本優勢和競爭勇氣。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浪潮下,鋰金屬等關鍵礦產金屬資源的其戰略意義愈發凸顯,未來或將和充電樁等新能源業務一樣,成為國內外大型油氣企業的新賽道、新業態和新產業,也必將成為國內外大型油氣企業“二次曲線”“三次曲線”的新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