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發(fā)生了一件既揪心又暖心的事——38歲的農民工章明(化名)突發(fā)致命疾病,卻因為3萬塊錢手術費想要放棄治療。而幾位醫(yī)生的做法,讓無數(shù)網友直呼:"這才是真正的醫(yī)者仁心!"
6月30日中午,在工廠加班的章明突然感到一陣撕心裂肺的胸背痛。送到醫(yī)院后,檢查結果讓所有醫(yī)生都捏了把汗:主動脈夾層III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么病。簡單來說,就是人體最大的血管"主動脈"出現(xiàn)了撕裂,就像水管破了個口子。如果不及時手術,血管隨時可能爆裂,死亡率高達70%!
"必須馬上手術!"心血管內科主任吳澤奎和副主任盧炯斌緊急會診后,給出了這個結論。但當他們告訴章明需要準備3萬元手術費時,這個38歲的漢子卻沉默了。
"我不做了,死就死吧。我想出院回老家,去見見我的家人......"
3萬元,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月的工資,一次旅行的花費。但對章明來說,這卻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個來自陜西的農民工,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孩子。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廣東打工。在工廠里,他省吃儉用,把大部分工資都寄回家里。長期的過度勞累,最終讓他的身體不堪重負。
"萬一手術失敗,不僅救不了我,還會讓家人背上債務......"章明握緊的拳頭,道出了多少底層百姓的心酸。
就在章明準備放棄治療時,轉機出現(xiàn)了。東莞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郭素峽得知情況后,毫不猶豫自掏腰包墊付了3萬元手術費。
"先救人!錢的事后面再說!"郭主任的話擲地有聲。
更讓人感動的是,吳澤奎和盧炯斌醫(yī)生也加入了救助行列。他們不僅親自為章明手術,還發(fā)動科室醫(yī)護人員為他捐款。
手術很成功。當章明的家人從陜西趕來,握著醫(yī)生的手泣不成聲時,這個感人的故事才被媒體報道出來。
這個故事讓我們感動之余,也不禁要思考:為什么一個勞動者會因3萬元放棄生命?我們的醫(yī)療保障體系還能做些什么?
1. 醫(yī)保報銷制度:目前我國醫(yī)保對重大疾病的報銷比例還有提升空間,特別是對農民工等流動人口的保障需要加強。
2. 醫(yī)療救助基金:各地應建立更完善的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確保像章明這樣的急危重癥患者能得到及時救治。
3. 醫(yī)患信任重建:郭主任等醫(yī)生的善舉,為改善醫(yī)患關系樹立了榜樣。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制度保障。
這件事在網上引發(fā)熱議,主要觀點如下:
"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3萬元救了一個家庭,太值了!"
"為什么我們的工人連3萬手術費都拿不出?醫(yī)保制度還需要完善!"
"應該給這樣的醫(yī)生記功表彰!"
章明是幸運的,他遇到了好醫(yī)生。但還有多少"章明"正在面臨同樣的困境?這個感人的故事,既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暴露出醫(yī)療保障體系的短板。
一個文明的社會,不該讓任何一個人因為錢的問題而放棄生命。希望章明的故事能推動相關制度的完善,讓"看病難、看病貴"真正成為歷史。
最后,讓我們?yōu)楣貚{、吳澤奎、盧炯斌這樣的好醫(yī)生點贊!也祝愿章明早日康復,他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本文病例信息來源于廣州日報報道,法律分析部分參考《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等相關法規(gu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