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共多少姓氏?我告訴你準確數字
楊興文
中國姓名文化源遠流長,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在世界上所有國家里,中國最早使用姓氏。
在古代姓和氏的概念完全不同,彼此之間有著明顯區別,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當時僅僅知道有母不知有父,以至于漢字姓由女和生組成。
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姚、姞都是女旁,說明最早的姓是隨母姓。
氏產生于父系氏族社會,隨著氏族規模逐步龐大,開始將部分人口分出去,在姓的基礎上產生支脈氏,從而管理起來更加方便。
直到漢代姓與氏才合并,以父傳子的模式代代相傳,成為家族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
“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號以寓懷。”在古代名和字是兩個不同概念,通常先有名后有字,許多古人還有號,號有自己取的,也有別人取的,廣義的號有別號、綽號、謚號之分,狹義的號單指別號。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相輔相成,互相成為表里。
詩人屈原字平,原為名,平為字,平與原二字相連。
在歷史上中國姓氏龐雜繁多,由袁義達、邱家儒編纂,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圖書《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全部漢字姓氏,總共收錄23813個漢字姓氏。
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的姓氏逐漸消失于歷史長河中,有的姓氏經過世代傳承延續下來,逐漸形成目前在用的7000多個姓氏。
中國姓氏有單姓、復姓,總共姓氏7012個,單姓6931個,復姓81個。
復姓又稱復氏,由兩個及以上漢字組成,在日常生活中復姓少見,在武俠小說、影視作品里經常出現。
在歷史演進和民族文化積淀中,中國姓氏形成子女隨父姓的傳統習俗,隨著人們思想觀念逐漸發生變化,尤其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實施后,孩子既有隨母姓的,也有隨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姓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15條明確規定,自然人原則性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根據情形能夠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進行選擇: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親屬的姓氏;由于法定撫養人以外的人撫養而選取撫養人姓氏;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民族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姓名屬于個人符號,是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社會人文標識。
每個人的名字都有獨特寓意,有的寄托了父母期盼,有的反映出流行文化,有的銘刻著鮮明時代烙印。
姓氏由祖先流傳下來,基本上是固定的,名字比較靈活,是由長輩取得。在孩子出生后,長輩喜歡絞盡腦汁取名,希望很好的名字,讓他們風調雨順。
在城市生活的人,喜歡到醫院生孩子,在出院的時候,需要開出生證明,以便登記戶口,只要出生幾天,孩子就有名字。
在鄉村生活的人,習慣在家里生孩子,不用開出生證明,不會急忙給孩子取名,暫時稱呼通俗的乳名。等待子女慢慢地長大,打算登記戶口的時候,才會慎重地給他們取名。
姓名對于命運,是否有實質性影響?
四川省廣安縣的鄧小平,是革命家;貴州省威寧縣的鄧小平,是老百姓。
江蘇省吳江縣的范小青,是著名作家;貴州省威寧縣的范小青,是凡夫俗子。
兩個姓名完全相同的人,他們的人生大相徑庭。
經過歸納總結我發現,姓名對命運的影響很小,真正至關重要的因素,在于對待人生的態度。倘若不思進取,必定碌碌無為;若是奮發圖強,可能事業有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