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來自央視的報道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軍迷圈和國際軍事領域掀起熱議,殲-35艦載戰斗機的生產線首次曝光!
這一畫面不僅展現了中國軍工的硬核實力,更透露出殲-35即將大批量量產的信號,作為中國首款第五代隱身艦載機,殲-35被譽為“全球最強艦載機”,其性能據稱全面超越美軍F-35C。
殲-35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09年啟動的FC-31項目,這是沈陽飛機公司自籌資金研發的中型隱身戰機,與許多人的印象不同,FC-31最初并非為中國軍方設計,而是瞄準國際出口市場的產品,然而隨著中國海軍對艦載隱身戰機需求的增長,這個項目逐漸獲得了軍方的關注。
FC-31歷經十余年迭代,最終在2021年“轉正”,正式定型為殲-35,如今它已成為中國航母戰斗群的核心裝備,完成了從“外貿備選”到“海軍支柱”的華麗轉身。
這一蛻變背后,是中國軍工在技術積累和戰略調整上的深厚底蘊,相比FC-31原型機,殲-35在氣動布局、隱身性能和結構強度上全面升級。
從近期公開的高清圖像來看,殲-35的外表面處理明顯更加平滑,符合低可探測性要求,這種改進不僅體現在外觀上,更反映了中國在隱身技術和制造工藝方面的進步,與早期的FC-31相比,殲-35在多個關鍵領域實現了顯著提升。
在動力系統方面,殲-35目前使用的是國產化的渦扇-13E發動機,具有獨特的鋸齒狀尾噴管設計,這種設計有助于減少紅外特征。
更重要的是,中國正在為殲-35開發專門的渦扇-19“黃山”發動機,雖然該發動機仍在測試階段,但有望為殲-35提供更大的推力和可靠性。
在武器系統配置上,殲-35A的內置武器艙被認為與殲-20相似,能夠搭載新型PL-15E遠程空空導彈,這種導彈采用了折疊尾翼設計,可以節省空間,潛在地增加每架飛機的導彈載荷,這種設計理念體現了中國在戰機武器集成方面的最新成果。
更令人振奮的是,央視《淬火》紀錄片透露,殲-35已在遼寧艦完成滑躍起降試驗,并在福建艦成功進行電磁彈射測試,展現了“全航母通用”的超強適應性。
火力與感知能力同樣是殲-35的殺手锏,它配備氮化鎵T/R組件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50公里,搭配EOTS光電瞄準系統和分布式孔徑系統(EODAS),實現全域戰場感知。
武器方面,殲-35最大掛載量達8噸,可內置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和霹靂-10近距格斗導彈,必要時還能切換“野獸模式”外掛鷹擊-83K等空艦導彈,火力密度令人咋舌。
殲-35的全面超越
提到殲-35,繞不開與美軍F-35C的對比。作為全球首款實戰部署的隱身艦載機,F-35C曾是美軍航母編隊的中流砥柱。
然而五角大樓近年報告指出,F-35項目存在超過800項軟硬件缺陷,可靠性飽受質疑,甚至迫使美國空軍放緩采購,轉而投資F-15EX等傳統戰機。
反觀殲-35,從設計到生產都采用統一國內供應鏈,借助虛擬數字建模和智能制造技術,確保了高精度和高穩定性,完美規避了F-35C的“跨國組裝陷阱”。
在實戰適配性上,殲-35也展現出壓倒性優勢。它不僅能無縫對接中國三艘航母(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還能通過滑躍與彈射兩種起飛方式靈活部署。
而F-35C僅適配電磁彈射航母,限制了其在美軍老舊航母上的使用。此外,殲-35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現階段1.8馬赫,未來可達2.2馬赫)優于F-35C的1.6馬赫,這意味著它在空戰中更具機動性和突防能力。
殲-35在隱身性能上完爆美國的F-35C,這得益于中國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突破,超大型鈦合金結構件已實現3D打印一體成型,不僅減輕了重量,還提升了抗疲勞能力。
相比之下,F-35C因跨國制造導致工藝標準不一,隱身涂層維護成本高昂,甚至出現性能退化問題。
更值得一提的是,殲-35的生產效率令人驚嘆,央視鏡頭中,沈陽飛機廠房內多架“綠皮版”殲-35和已刷號的成品機整齊排列,顯示其已從試飛階段邁入量產快車道,這背后是中國智能制造的崛起,但殲-35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殲-35的多維影響
殲-35的量產,不僅是艦載機領域的突破,更是中國海空力量的全面升級,首批艦載型殲-35預計將配屬福建艦,后續還將裝備未來的第二艘電磁彈射航母。
同時殲-15T等三代機將繼續協同作戰,形成“滑躍與彈射兼顧、三代艦載機互補”的多層次體系,這意味著中國海軍將徹底邁入“隱身艦載機時代”,遠海作戰能力大幅躍升。
此外殲-35的空軍版本,殲-35A也即將服役,它與殲-20組成“雙隱身”組合,成為中國空軍的殺手锏,殲-35A在執行對地、對海任務時,可掛載CM-400等高超音速彈藥,通過外掛副油箱實現超遠程投送。
在空戰中,其內置彈艙與外掛能力兼備,堪稱“隱身多面手”,相比之下,F-35的高昂造價(單機超1億美元)和維護難題,使其性價比備受質疑,而殲-35A憑借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靈活性,有望成為中國空軍的中堅力量。
總結
殲-35生產線首公開,標志著中國軍工邁上了新臺階,這款“全球最強艦載機”以隱身、火力和適配性全面碾壓F-35C,不僅助推中國海軍邁向遠海,也為空軍注入全新活力。
未來隨著殲-35的批量列裝,中國海空力量將在全球軍事舞臺上占據更重要的位置,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 觀察·珠海航展|晨楓:殲-35是高低搭配中的低端嗎?
觀察者網 《外交學者》:中國FC-31隱形戰斗機研發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