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播出了一檔關于殲-15T艦載戰斗機的節目,節目中展示了位于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的生產車間,畫面中出現了多架正在組裝中的殲-35隱身戰斗機,表明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視頻中可見“040070”等編號標識,表明這些殲-35屬于第四生產批次。
本文是比利時《軍隊認可》網站發布的一篇專欄文章,由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由于本文作者是比利時人,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主要來源于網絡,所以部分認知與實際情況不太符合,請大家理性看待,本人翻譯此文章只是為了轉述外國人員在分析從我國網絡平臺流出的照片后表達的一些看法,并非本人觀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早在2025年5月,社交媒體上就流傳出一些照片,顯示幾架涂有綠色底漆的殲-35,這通常代表尚未噴涂正式涂裝或屬于初期生產階段。如果屬實,這將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同時擁有兩款現役第五代戰斗機的國家(第一款是殲-20)。
殲-20是遠程空中優勢戰斗機,而殲-35A則是更具成本效益的補充型號。據報道,殲-35A集成了分布式孔徑系統、現代數據鏈、雷達吸收涂層和數字化座艙。觀察家們將殲-10C、殲-16、殲-20和殲-35A描述為中國空軍的“四劍客”。
殲-35A是中國沈陽飛機工業集團以FC-31為基礎開發的一款陸基型第五代隱身戰斗機。FC-31于2012年10月31日首飛,最初被定位為自籌資金的外銷型號。第二架原型機31003于2016年亮相,采用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修改后的垂尾及新座艙蓋設計。隨著測試進展順利,最終形成艦載型殲-35與陸基型殲-35A兩個版本。
開源數據表明,殲-35A長約17.3米,翼展約11.5米,最大起飛重量在25至28噸之間。早期原型機使用渦扇-13E或渦扇-21發動機,后續型號可能會采用渦扇-19來提升推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殲-35A的內部彈艙可攜帶6枚空空導彈,包括霹靂-10和霹靂-15,外部掛點可攜帶各種精確制導武器。
據悉,殲-35A配備了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光電瞄準系統、全景座艙顯示器、頭盔顯示系統,以及包括數字射頻存儲器干擾機和雷達告警接收器在內的電子戰套件。雖然全套航空電子設備尚未公開,但殲-35A設計用于執行空對空作戰任務和空對地精確打擊任務,并通過網絡與其他友方資產協同作戰。
在中國空軍列裝殲-35A的同時,艦載型殲-35也在與003型航空母艦福建艦進行整合。福建艦采用綜合電力推進系統,配備3部電磁彈射器,可起降多種大型艦載機。國防分析人士的估計表明,福建艦最多可攜帶48架殲-35戰斗機,而遼寧艦和山東艦最多可攜帶24架。到2030年,中國海軍可以運營一支接近100架隱形艦載戰斗機的艦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