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1984年【kattebelletje】
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成為日后收復臺灣本島的重要基地。
廈門由本島廈門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
廈門·1984年【kattebelletje】
福建土樓·1988年【christieandsteve】
福建土樓,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
土樓產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以土、木、石、竹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經燒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用夾墻板夯筑而成的兩層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樓含福建省永定縣的高北土樓群、洪坑土樓群、初溪土樓群和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
福建土樓·1988年【christieandsteve】
泉州·1983年【kattebelletje】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行政區,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臺灣。
泉州最早開發于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泉州是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約750萬人。
泉州·1983年【kattebelletje】
廈門(鼓浪嶼)·1988年【christieandsteve】
鼓浪嶼(英文:Kulangsu)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下轄的一個街道。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
因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之一。
廈門(鼓浪嶼)·1988年【christieandstev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