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在滬參加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的部分嘉賓來到上海市黃浦區,參觀新天地和豫園,體驗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的融合發展之美。
上海新天地是一個對上海人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的街區,承載著許多70后、80后的“青春”記憶,在上海商業發展史和城區更新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是上海面向世界的一張名片。通過保護開發,這里成功保留了大多數歷史建筑,讓它們以新的方式“存活”。
外賓團走訪了新天地壹號會所,了解了上海新天地的整體情況,還走進楠書房,在石庫門里感受中國文化與商業活動的融合。這種延續了歷史人文沉淀和現代都市律動的“新天地式”生活方式,讓外賓們深有感觸。保加利亞國民議會教育和科學委員會主席Andrey Tchorbanov說:“我讀了很多關于中國歷史的書,對中國有所了解,但能在街上、在博物館里感受真實的中國文化,這種感覺比從書上了解到的更棒,我對這幾天的行程充滿期待。”
今年下半年,位于大新天地東區的太平洋新天地項目將正式亮相,“街區+盒子”的開放式形態空間將構筑多元共生的城市綜合體地標。外賓們說,在新天地,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商業街區,更是一幅濃縮的文明交融畫卷——傳統沒有被束之高閣,現代也沒有割裂歷史,而是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讓老建筑煥發了新生命,讓文化遺產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本土與世界的橋梁。
無論是新天地還是豫園,都是中外游客體驗海派文化的必到之處。這種“新舊共生”的狀態,正是上海“兼容并蓄、海納百川”城市精神的生動詮釋。在有著四百六十余年歷史的豫園,嘉賓們漫步其中,領略中國園林古建筑的獨特神韻和精妙構思,體驗“看園如看畫,游園如讀詩”的意境。格魯吉亞議會文化委員會首席職員Lali Loria說:“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過去我只在網絡上或其它地方了解中國,現在的所見所聞讓我印象深刻,上海太美妙了,簡直不可思議。”
本次活動旨在促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積極對外展現上海在全球文明進程中兼顧傳統與現代、本土實踐與國際視野的發展理念。
記者 / 盛寅敏
編輯 / 孫沖
圖片 / 董朝杰
視頻 / 盛寅敏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