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檔案局(館)了解到,由上海市檔案館打造的“跟著檔案觀上海”數字人文平臺近期全面升級,以更開放的姿態、更豐富的內容、更智能的體驗,邀請市民走進這座“城市數字記憶空間”,用指尖漫游申城,聆聽檔案講述的時光記憶。
繼“一江一河”交匯處、外灘百年建筑群、楊浦濱江之后,平臺“點亮”的地圖區域已擴展至黃浦、虹口、楊浦、靜安、閔行五大行政區域,以12幅不同歷史時期的上海地圖為基底,匯聚2300余件數字化檔案、照片、視頻等,通過可視化方式生動呈現133個重要城市地標的“前世今生”,展現上海從江南小城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輝煌歷程。
這些城市地標包括中共一大、二大、四大會址、中央秘書處舊址等近50個紅色舊址;海關大樓、上海大廈、上海展覽中心等20余座知名地標;楊樹浦水廠、上海自行車廠、永安棧房、閘北發電廠等近30個楊浦工業遺存;城隍廟、人民廣場、南京東路、閔行一條街等重要歷史街區。
“跟著檔案觀上海”數字人文平臺新版界面
點擊地圖上的點位深入閱讀相關檔案
此次升級嘗試運用先進數字技術,打造更為智能、便捷、沉浸的檔案探索體驗。在這座數字化的“寶庫”,智能搜索、每日讀檔、知識圖譜、檔案瀑布流、CITY WALK AR漫游等功能可以帶人自由探索每座建筑的奧秘,感知人與城之間的內在聯結。
CITY WALK助手:使用手機端AR功能,可拍照識別外灘及周邊區域地標建筑,并閱讀相關檔案
此次升級不僅是平臺內容的優化,更是共創共享理念的持續深化。上海市檔案館與眾多檔案保管單位深度合作,并得到檔案社會化服務機構以及熱心市民的支持,用檔案資源構建起廣大市民群眾能親近、可參與、有收獲的“城市記憶家園”。繼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上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上海音像資料館、黃浦區檔案館、楊浦區檔案館后,靜安、閔行等區檔案館也加入平臺建設,平臺檔案內容更加豐富。平臺還部署到了上海人民城市實踐展示館和煥新升級的上海勞動模范風采館,進一步擴大了檔案工作“朋友圈”。
“跟著檔案觀上海”數字人文平臺可由手機端或PC端進入。可掃描上面海報二維碼,或通過“檔案春秋”微信號“檔案服務”欄目點擊進入,也可通過鏈接https://dh.shda.gov.cn進入平臺。
原標題:《用指尖漫游申城,聆聽時光記憶!“跟著檔案觀上海”數字人文平臺全面升級》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胡劼 周程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