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米就是都市里的每一個平凡女性。”鐘律說。
7月5日,黃浦區淡水路 213號黃浦區濃縮博物館,《米米的城市:身份拼圖與上海空間意象》展覽面向觀眾免費開放。
由城市設計藝術家鐘律女士創作的多幅畫作,展現了當代都市女性與上海城市空間的深刻聯系,呈現了一幅女性與城市共生的詩意畫卷。
展覽現場
展覽以“米米”這一獨特概念為核心,“‘米米’作為‘米粒’的集合,寓意著女性個體雖如米粒般微小,卻共同構成了城市生活豐富肌理的重要部分。”鐘律告訴記者:“這些女性如同‘米’一般融入城市的‘縫隙’,既扎根于這片土地,又保持著流動性,展現出女性作為城市觀察者的獨特角色。”
作為女性觀察者,鐘律除了藝術家的身份外,還是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專業總工程師、黃浦區社區項目規劃師、淡水路完整社區總設計師、上海市領軍人才。作為負責淡?路完整社區改造的總設計師, 鐘律構思了?系列以“從淡?路出發”為主題的畫作。通過?幅畫作, 她交織城市與?性, 鋪陳出多位?性共同編織出的“??”形象, 展現當代?領群體的多元圖景。展覽的所處之地也是社區微博物館。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十幅作品分別以《微光》《琉璃》《鏡花》《紅影》《白月》《暗香》《間隙》《獨語》《流年》《守望》為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敘事體系。每幅畫作都以上海特有的城市空間為背景,從石庫門里弄到現代商業區,細致刻畫了都市女性在不同場景中的生活狀態與情感體驗。
在《微光》中,藝術家以上海石庫門山墻為背景,描繪了女性立于微光中的靜謐畫面。磚墻的斑駁肌理刻錄著百年時光的褶皺,而女性衣袍上綴滿的抽象花卉與手中發光的白玫瑰,則象征著城市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美好細節。
《琉璃》則通過晨光穿透拱窗的瞬間,構建出城市日常的詩意隱喻。畫中女子手持白玫瑰倚窗而立,琉璃材質的透光性與不可穿透性形成微妙張力,恰如都市女性在保持開放心態的同時,又守護著內在的堅韌邊界。
《紅影》描繪了海派公寓走廊上,復古墨綠護墻板前女子手持紅玫瑰回眸的瞬間。深紅的花瓣在綠墻上投下飛鳥形光斑,將浪漫與務實、破碎與堅韌間的永恒跋涉在光影中定格。這幅作品被認為是對上海女性傳奇的生動詮釋。
展覽的時空跨度從傳統石庫門到現代都市,《間隙》一作就生動呈現了這種對比。畫中女子在新天地精品店的試衣鏡前轉身,鏡面的間隙里,陰丹士林藍的油彩從菱形窗格中滲出,與她身上的當代真絲流光纏繞,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
不少觀眾對《暗香》產生共鳴。通過氣味這一獨特媒介,表現了石庫門生活中那些被遺忘的細節。三花淡奶與白砂糖熬煮的下午茶香,灶臺前蔥姜蒜與醬油油爆成的煙火氣,這些氣味記號構成了獨特的城市記憶。
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意象運用。
展覽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意象運用。鐘律介紹:“紅玫瑰象征著那些充滿熱情活力的女性,她們在職場上積極進取;白玫瑰則代表著追求內心平靜、注重生活品質的女性。這兩種意象交織出城市與女性的多元圖景。”
展覽期間將舉辦多場女性領導力分享會和讀書會。“這不僅是?次藝術創作, 更是?次對?性友好城市的探索。 我們希望邀約更多的?領?性講述??的故事。”鐘律說,“通過藝術的?量, 構建?個更加包容、 多元、 富有活?的城市空間,讓每?位?性都能在這座城市中找到屬于??的位置, 讓她們的聲?被聽?, 讓她們的故事被銘記。”
原標題:《她為都市平凡女性“畫像”,城市空間藝術家鐘律和她筆下的“米米”》
題圖來源:主辦方提供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君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