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山東省道德模范系列記者見面會第二場在濟南舉辦,邀請棗莊滕州市龍陽鎮學區黨委書記、主任劉真標,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楊守偉,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山角社區漁民劉世瑜三位道德模范代表講述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并與記者交流。
30年鄉村教育路,愛是傳承
劉真標是棗莊滕州市龍陽鎮學區黨委書記、主任,也是鳧山快樂成長營、龍山快樂成長營的創辦者。談到關注農村困境兒童群體的原因,劉真標說:“小時候家境貧寒,我幾度面臨輟學。當時我的老師孫房園了解情況后經常幫助我。小學畢業時,我是學校唯一一個通過重點中學預選的學生,臨到正式考試家里卻沒人送我考試。當天是孫老師帶著我前往十幾里外的考場,遇到道路坑洼不平更是把我背在肩上……從那時起我便下定決心要做孫老師那樣的人。”
1998年,教學之余劉真標發現學校里部分家庭條件較差的孩子,還經常有中午吃不飽、吃不好甚至吃不上的情況,便自掏腰包租賃民房辦起了困境兒童關愛室,讓42個家庭貧困的男孩子長住下來。“白天我給他們做飯,晚上陪他們看書學習,夜里一起睡大通鋪,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畢業。”劉真標回憶說,后來這些普通鄉鎮中學的孩子里有10人考取了省重點中學。
在鄉村教育道路上默默行走了30多年,劉真標逐漸意識到,對農村困境兒童來說,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園至關重要。“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所以我開始思考利用閑置校舍,召集更多的志愿者,設置更豐富的服務項目。”劉真標說。
就這樣,鳧山快樂成長營、龍山快樂成長營相繼開營。
在鳧山快樂成長營,劉真標精心設計16個托管項目,招募42名教師志愿者,每逢雙休日、寒暑假便把孩子們接到營地,陪他們打球、唱歌、下棋……在龍山快樂成長營,劉真標自籌資金購買食材、炊具、農具、文體器材等物品,配齊寓教于樂的炒菜坊、烘焙坊等教育“工坊”。孩子們在這里學會了基本生活技能,也變得多才多藝、活潑開朗。“未來我要把成長營做到更多農村困境兒童需要的地方。”劉真標說。
“我們要做的,就是拼盡全力,把孩子們高高托起”
楊守偉,是濰坊市兒童福利院的副院長,也是孤棄兒童的“媽媽”。見面會之前,楊守偉剛從北京回來不久,她是去陪曾經住在福利院的孩子惠惠做手術。“手術預估時間是9個小時,可是我在手術室門外等了整整12個小時才結束。這些年,我每次簽孩子們的手術同意書,手都在抖。福利院的孩子,生來就比常人更難,可正因為難,我們更要讓他們知道:這世上有人愿意為他們拼命。”楊守偉動情地說。
楊守偉所在福利院的孩子90%以上患有重度殘疾或重度疾病,大多數生活不能自理,要照顧好他們,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足夠的耐心與愛心,還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25年來,楊守偉和同事們每天跟福利院的孩子們在一起,給孩子們洗澡洗臉、喂奶喂飯、康復特教;
還先后取得了孤殘兒童護理員、高級育嬰師、營養師、康復保健師等多項資格證書,申報成立了“楊守偉勞模創新工作室”;完成孤殘兒童保護性約束衣、手握環、嬰幼兒觸摸墻等創新10余項,把部分創新成果推廣到全國。
至今,楊守偉養育過1000多個孩子,400多個孩子被家庭收養,這些孩子重新進入家庭,走進校園,融入社會。“福利院有一塊長長的照片墻,上面貼滿了從兒童福利院走出去的孩子,他們都曾是我生命里最親的人。這些年,每當思念那些走出去的孩子時,我們就把這份牽掛化作動力,把更多的愛播撒出去,送給更多的孩子。”楊守偉說。
如今,楊守偉和同事們走出福利院,把康復訓練、特教課堂搬進社區家庭,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把服務送到困境殘疾兒童的身邊。
“船幫船,人幫人,出了海就是一家人”
劉世瑜是青島市城陽區河套街道山角社區的一名普通漁民。這個生在海邊,長在海邊,靠打漁為生將近40年的“普通漁民”卻在隨時可能把船體掀翻的狂風巨浪中挽救了17條生命。
2021年9月5日,因海上風力大,危險系數高,劉世瑜駕駛漁船返航,途中收到另一艘漁船的求救信息,便聯系附近的漁船一起前去救援。因為風浪太大,距離出事漁船原本30分鐘的航程,行駛了將近一個小時,遇險船已經看不見,只剩在波濤中漂浮的一艘小救生筏,遇險人員都在上面,隨時可能被海浪掀翻。“我們拋出救援纜繩,合力將遇險船員一個接一個救起,整個救援過程持續了2個小時,才終于把7名遇險船員救了上來。”劉世瑜回憶說。但這并不是劉世瑜第一次救人,2003年冬天,劉世瑜和同伴就曾在9級大風中救起過10名外地船員。
面對“英雄船長”的稱呼,劉世瑜說“英雄”這稱號太重了,他只是個普通漁民。非要說“英雄”,他認為所有在危難時刻伸出援手的人都是真英雄。“兩次救援,我的船員都是毫不猶豫跟著我沖進風浪里,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勇氣,是青島漁民血脈里的團結勁兒——看到遇險船,附近漁船沒有不拼命的。”劉世瑜說。
現在劉世瑜在當地社區文明實踐站報名當了宣講員,和大家交流經驗教訓,結合自身經歷告訴大家:救援不是蠻干,而是要講究方法。“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帶動更多人加入向上向善的行列中來,讓做好事、講道德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風尚。”劉世瑜說。
(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趙瑞雪|鄭歷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