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共同社6月21日報道,一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稱,日本計劃在2025財年向泰國、湯加等8國提供防務裝備作為安全援助。
日本計劃在2025財年將馬來西亞、泰國、湯加等8國列為“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SA)框架的對象國,為其提供防衛裝備。日本外務省將今年OSA預算定為80億日元,較去年增加30億日元。新增的泰國、斯里蘭卡、東帝汶、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湯加5國,使得本年度受援國數量較2024年度翻倍。
臺灣(資料圖)
日本提供的援助物資包括用于災害物資運輸及海洋監視的無人機、警備艇等船舶,以及災害現場清障所需設備等。表面上看,這是在幫助這些國家提升應對災害和維護海上安全的能力,但實際上,日本此舉有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日本此前就有過類似操作。在2023年度和2024年度,日本已分別對菲律賓等4國、蒙古國等4國進行了援助,且預算規模逐年擴大。這種持續且擴大化的援助行為,絕不是簡單的國際友好援助,而是有著明確戰略目標的布局。
日本計劃在沖繩縣先島諸島建設滯留型避難所,率先施工的與那國島距離臺灣僅約110公里,是日本最靠近臺灣的領土。首座避難所預計2027年底啟用,預設一旦發生緊急狀況將優先撤離先島諸島約12萬居民。
石破茂(資料圖)
從日本給出的理由來看,建設避難所是為了應對“臺灣有事”等緊急情況,保障當地居民安全。但這一理由站不住腳。如果單純是為了防災避險,為何選址在距離臺灣如此之近的敏感地區?而且,日本近年來在臺灣問題上小動作不斷,公然叫囂“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妄圖干涉中國內政。
有分析認為,日本建設避難所,一是可能為“臺獨”分子預留后路,企圖在關鍵時刻為其提供庇護。但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行徑,解放軍有足夠的能力對“臺獨”勢力及外部干涉勢力進行嚴厲打擊,日本的這種妄想注定無法實現。
一旦臺海局勢緊張,這些避難所既能為日本軍事行動提供人員和物資的臨時中轉,又能與周邊已部署的軍事設施相互配合,對中國沿海地區形成軍事威脅。此前,日本防衛省就計劃在與那國駐地部署地對空導彈部隊,相關經費已被列入2023年防衛預算。在石垣島,日本也部署了導彈部隊,構建多層次火力體系。
隨著中國經濟、軍事等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日本作為曾經的亞洲經濟強國,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中國在經濟總量上早已超越日本,在科技、軍事等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步。這種落差讓日本產生了強烈的焦慮感,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遏制中國的發展。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國際事務中一直緊密追隨美國。美國推行“印太戰略”,企圖遏制中國發展,日本積極響應,希望借此在美日同盟中獲取更多利益。例如,通過配合美國行動,日本試圖突破二戰后和平憲法對其軍事發展的限制,實現“軍事正常化”,發展更多進攻性武器裝備。
面對日本的一系列挑釁行為,中國應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應對。在外交上,中國應繼續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增進與各國的經濟聯系和互信。同時,積極揭露日本的不良居心,向國際社會闡明事實真相,爭取更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
在軍事上,中國應持續加強國防建設,提升軍隊的戰斗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在東海、南海等海域,加強軍事部署和巡邏力度,對日本的軍事挑釁形成有力威懾。例如,加大先進戰機、艦艇等武器裝備的研發和列裝,完善海空防御體系。
在經濟上,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強大的經濟實力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重要底氣。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更多國家與中國開展經貿合作,讓日本的所謂“援助”難以動搖其他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決心。
日本近期給8國送上援助、大建“避難所”等行為,明顯是在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和挑釁。但中國有足夠的智慧和實力應對這一切,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日本若繼續玩火,必將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