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25521
據合肥日報消息,近日,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安徽省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面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根據《行動方案》,到2027年,安徽省基本構建特色鮮明、資源聚集、生態完善的智能機器人產業體系,綜合實力躍升至第一梯隊前列,建成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安徽省將推動全省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培育領航企業5個;突破100項以上關鍵技術,打造50個以上標志性產品,建設1~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智能機器人產業鏈邁入中高端領域;打造5個以上領域不少于80項高價值示范應用場景。到2030年,智能機器人產業鏈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技術創新、規模應用等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解讀: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備受關注。據高盛預測,在技術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況下,人形機器人2025—2035年銷量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可達94%,2035年市場規模將達1540億美元。若參照電動汽車發展歷程,樂觀情況下人形機器人2025—2035年銷量CAGR可達59%。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智能機器人和具身智能。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重慶等十余個省市出臺政策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并將其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在機器人的區域發展中,長三角是關鍵一極。在江蘇,2024年蘇州機器人產業規模已達1395億元,計劃到2027年突破2000億元,南京則是坐擁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排名前列的國產品牌埃斯頓、匯川技術;在浙江,因春晚扭秧歌機器人而出圈的杭州宇樹科技更是全省機器人產業的典型代表。
安徽的基礎如何?當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安徽省機器人全產業鏈企業數超500戶、營收超600億元、產量超3萬臺,規??偭?、產業競爭力躍居全國第五。在此次《行動方案》中,安徽也直言,其產業綜合實力已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但顯然,安徽還有更大的目標——到2027年,“綜合實力躍升至第一梯隊前列,建成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的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痹凇缎袆臃桨浮分?,安徽指出,與北上廣深等地相比,其在領航企業競爭力、重點產品市占率、高端場景應用廣度和深度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亟需系統布局、加速推進。
如何更進一步?核心城市合肥、蕪湖是兩大抓手。以合肥為例,科大訊飛在國內率先打通以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為代表的機器人從“大小腦”到“肢體”運動控制的全鏈路。蕪湖則集聚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0余家,早在2013年就建成了全國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此次《行動方案》提出,要發揮中科大、合工大校友會以及江淮中心、合肥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資源匯聚作用,招引優質企業落地,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支持合肥、蕪湖建設國家級智能機器人先進制造業集群、未來產業先導區。
#動向
南京出臺“15條”,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
南京正式出臺《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財稅金融支持、推動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優化服務保障等五大方面,推出15條具體舉措。在支持提升創新能力方面提出,將強化技術創新支持,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提檔升級。鼓勵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并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同時,引導企業參與中試平臺建設,按實際投入給予最高200萬元資助。
浙江計劃到2027年培育認定“浙江精品”50項左右
為持續完善“浙江制造”品牌體系,聚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浙江精品”,推進品牌強省建設,日前,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深化“浙江制造”品牌建設打造“浙江精品”的實施意見》,該意見自7月10日起施行。當中明確了階段性目標,到2027年,將培育認定“浙江精品”50項左右,涌現出一批品牌建設領軍企業;到2030年,培育認定“浙江精品”100項左右,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業。
武漢升級打造國家級航運交易所
7月8日,武漢正式發布《武漢市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根據《方案》,未來三年武漢將重點聚焦四大方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港口布局,推動港區協同與疏港通道完善;培育升級臨港產業,拓展保稅、跨境電商,打造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建設航運服務業集聚區(目標年均增幅超25%);提升航運服務能級,高水平建設武漢航運交易所,發展精細化航運金融;創新體制機制保障,完善中長期規劃,爭取政策支持。
首屆“內貿版廣交會”9月舉辦
7月7日,廣東省新聞辦舉行廣東優品展覽會吹風會。為助力做強國內大循環,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作為“內貿版”的廣交會,首屆廣東優品展覽會將于今年9月12日至14日舉辦。本次展會以廣東消費類生產企業產品為主,涵蓋玩具、家居、陶瓷、電子、家電和服裝等傳統優勢產品。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設置消費電子、服裝美妝、玩具、食品和家居陶瓷5大主題展館,全面展現廣東制造業在消費領域的技術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
#聲音
三部門:鼓勵各地區對零碳園區建設給予資金支持,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其中提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零碳園區建設,鼓勵各地區對零碳園區建設給予資金支持,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鼓勵政策性銀行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中長期信貸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用于零碳園區建設。
支持園區引入外部人才、技術和專業機構,服務企業節能降碳改造、碳排放核算管理、產品碳足跡認證等。探索對零碳園區多能互補、多能聯供項目實行“一個窗口”審批制度。強化用能要素保障,在零碳園區范圍內創新節能審查和碳排放評價模式,探索實施區域審批或項目備案。加強新建園區、新能源電源、供電設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數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我國新增下達100億元以工代賑中央投資
7月8日,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近日我國新增下達1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開展以工代賑加力擴圍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增收行動,助力重點群體穩就業促增收。
據悉,本次投資將實施1975個項目,預計吸納帶動31萬名重點群體就近就業,包括脫貧人口及防返貧致貧監測對象、返鄉農民工、其他農村勞動力等群體。本批100億元投資將發放勞務報酬45.9億元,占比達45.9%,進一步提高勞務報酬占中央投資比例。
本批投資圍繞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城鄉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擬支持硬化各類村道巷道、改造縣城或鄉鎮連接村莊的小型道路共9640公里,疏浚小型排灌溝渠3762余公里,整治農田9180余畝,鋪設供排水管網2110公里,修建農村簡易橋涵、山坪塘和蓄水池等4842座。
#放榜
大灣區最新產才需求出爐,深廣招聘職位數占比最高
近日,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5粵港澳大灣區產才融合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大灣區招聘職位數占全國總招聘職位數12%。深圳、廣州發揮了巨大的經濟引擎作用和人才聚集效應,招聘職位數在大灣區占比分別為35.2%、31.8%。除此之外,東莞、佛山招聘需求也較多,是區域內吸納勞動力的重點城市。
大灣區當前招聘增速亮眼的產業集中于“現代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物流”“先進制造”等行業領域,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戰略方向相吻合。深入城市維度可發現,各城市依托資源稟賦與戰略定位,實現協同與差異并存的發展模式,既避免同質化競爭,又通過城市互補放大集群效應。
比如,2025年上半年,深圳的養老/看護、物聯網、人工智能需求分別同比增長120.9%、16.5%、9.1%。廣州的居民服務、交通/運輸和物流/倉儲招聘分別同比增長100.4%、85.1%、36.2%。此外,佛山的交通/運輸業招聘同比增長151.5%,東莞的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招聘職位數分別同比增長42.8%、22.6%。中山、惠州的工業自動化發展勢頭強勁,分別實現了77.7%和54.0%的增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