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萬萬沒想到英國媒體會不顧及盟友情面,把以色列的底都透露給了全世界。英國每日電訊報毫不客氣的對外公開表示,在伊朗12天的轟炸中以色列公開隱瞞了五處被德黑蘭導彈精準打擊的大型軍事基地。
當以色列民眾還在防空警報中搶購超市罐頭時,英美情報機構已在太空中鎖定了戰場的真相。
以色列萬萬沒想到,最狠的一刀竟來自鐵桿盟友。英國媒體毫不客氣地揭穿了這個被捂了12天的軍事機密:
在6月那場持續12天的伊以沖突中,伊朗僅用6枚導彈就精準摧毀了以色列5處核心軍事設施,而以色列國防軍卻堅稱“一切正常”。
五處軍事基地的毀滅圖景在報告中清晰呈現:
北部空軍基地,跑道被炸出巨坑,戰機維修庫遭貫穿,燃油點燃十公里外可見的烈焰。
中部情報中心,服務器機組熔毀,導彈殘片插進主控臺。
南部后勤樞紐,2000噸彈藥連環爆炸,沖擊波掀翻隔壁坦克維修廠。
兩處秘密設施疑為導彈指揮所及核武器安保中心,電磁信號紊亂持續三天。
更讓以色列難堪的是,報告顯示伊朗的打擊效率堪稱“性價比屠殺”:僅用成本約1800萬美元的6枚導彈,就癱瘓了以色列價值47億美元的軍事資產。
當特拉維夫超市貨架被搶空、學校停課率達63%時,以色列選擇用謊言包裹傷口。
心理防線的脆弱性讓以軍不敢說真話。在970萬人口的彈丸小國,全民士氣崩潰比導彈打擊更致命。
國防部長卡茨直到7月4日仍在宣揚“戰略性勝利”,若承認軍事中樞被毀,無異于政治自殺。
這場12天的導彈交鋒,徹底改寫了中東軍事平衡。
伊朗的地下導彈“城市”成為懸在以色列頭頂的劍。保留霍爾木茲海峽封鎖能力意味著伊朗隨時能讓全球油價飆至120美元/桶——這是比導彈更具威力的經濟武器。
英美這次“出賣”絕非偶然。當《每日電訊報》刻意略過特拉維夫“拉賓營”和以軍總部遇襲細節時,留出的空白恰是給以色列的最后遮羞布。
美國支持不動了,93枚“薩德”攔截彈的消耗相當于美國兩年產量,價值超12億美元。
伊朗則趁機展示戰略定力。25%的導彈庫存消耗換來五處核心目標摧毀,證明其“非對稱作戰”思維的有效性。
當伊朗士兵在殘骸旁豎起“指哪打哪”的標語時,心理戰的勝利已遠超戰術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