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院“曦望”興研突擊隊通訊員 莊曉婷
清晨六點的校園還浸在薄霧里,我攥著提前打印好的活動流程表,腳步輕快地走向操場。今天是三下鄉實踐活動的第一天,也是我們與孩子們正式見面的日子,空氣里似乎都飄著期待的甜味。
掛牌儀式在九點準時開始。當國歌前奏響起,孩子們忽然安靜下來,小手緊貼褲縫,眼神跟著緩緩上升的五星紅旗移動。我站在隊伍后排,看著他們被陽光曬得微紅的臉頰和認真的神情,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參加升旗儀式的樣子——原來,對莊嚴的感知,從孩童時就已扎根。校長的講話帶著鄉土的質樸,他說:“孩子們盼了你們好久,就像盼著夏天的雨。”話音未落,臺下傳來細碎的笑聲,我低頭記筆記的手頓了頓,忽然懂了這份期待背后的重量。
隊長發言時,我注意到她手里的稿子邊角有些褶皺,想來是反復修改過的。“我們帶來的不僅是課本里的知識,更想陪孩子們看看更大的世界。”她的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一股韌勁,像操場邊那棵歪脖子樹,默默扎根,卻有向上的力量。當校長和隊長握手時,鏡頭“咔嚓”一聲定格,我忽然覺得,那雙手相握的畫面里,藏著太多東西——有校方的托付,有團隊的承諾,更有孩子們未說出口的期盼。
下午的新聞稿撰寫比想象中更費心思。我和隊友對著幾百張照片反復篩選,爭論著哪張更能體現儀式的莊重,哪張更能捕捉孩子們的靈動。敲下“掛牌儀式圓滿落幕”這句話時,窗外傳來一陣歡呼,原來是隊友在隔壁教室教孩子們折紙,紙飛機從窗口飛出來,擦著我的筆尖掠過。那一刻忽然覺得,文字和現實原來可以這樣近,我們寫下的每一個字,都在呼應著不遠處的歡笑聲。
課堂巡查時,我特意走到一年級教室門口。隊友正蹲在地上,手把手教一個小女孩握筆,陽光透過窗戶落在他們交疊的手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后排幾個男孩舉著畫滿小人的紙,小聲喊“老師看我的”,走廊里的喧鬧與教室里的專注奇異地融合,構成了最生動的畫面。我掏出手機拍下這一幕,打算放進晚上的推文中——這些未經修飾的瞬間,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有力量。
傍晚整理出征視頻素材時,電腦里傳來隊友們齊聲喊出的口號:“以青春之名,赴鄉土之約!”聲音里帶著些許青澀,卻格外真誠。我望著窗外漸沉的夕陽,想起白天孩子們追著問“明天還能見到你們嗎”,想起校長塞給我們的那袋自家種的李子,忽然覺得,這場三下鄉從來不是單向的付出。我們帶著知識和熱情而來,卻在第一天就收獲了最純粹的信任與期待。
夜色漸濃時,宿舍里還亮著燈,隊友們在討論明天的課程設計。我翻開筆記本,在今天的結尾寫下:“所謂實踐,不過是用熱忱回應熱忱,用真心交換真心。”三下鄉的故事才剛剛翻開第一頁,而我已經開始期待,接下來的每一個章節里,會有多少溫暖的瞬間在等著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