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比往年短10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總共才30天。這可是近十年來最短的三伏。
往年動不動就40天,今年直接砍掉四分之一。出伏趕在處暑前頭,老話說這是豐收兆頭。莊稼人能松口氣?
別急!
入伏當天農歷六月廿六,雙數日子算"母伏"。農諺說"母伏濕炕頭",雨水少不了。
高溫疊加高濕,地里的病蟲害要瘋長。
爛根爛棵可不是鬧著玩的。西南地區農諺更嚇人:"入伏逢雙,雨嘩嘩堆成河"。
四川老鄉可得當心!
晚入伏還意味著"秋包伏"。立秋后照樣熱,秋作物管理不能松懈。
黃淮海平原要防"卡脖旱"。玉米灌漿期缺水,產量直接打對折。
華北"七下八上"主汛期撞上三伏。暴雨說來就來,排水溝得提前挖。
長江流域棉田最怕悶熱。
棉鈴脫落起來,哭都來不及。
老輩人用草木灰防潮的土辦法,現在看還真科學。該學就得學!三伏天縮短真是好事?
專家說高溫更集中,爆發力反而更強。
厄爾尼諾還在搗亂。
70%概率要搞事情,極端天氣躲不過。防暑藥品必須備齊。藿香正氣水隨身帶,淡鹽水隨時喝。
老人小孩重點保護。正午太陽最毒,能不出門就別出門。木頭凳子不能坐!
寒濕入體落下病根,老了要遭罪。三豆湯比涼茶管用。
祛濕養陽兩不誤,老祖宗的智慧。早稻抓緊收,晚稻及時種。
農時一刻耽誤不得。天天看天氣預報。現在手機這么方便,別再說來不及。
你們那兒開始準備了嗎?評論區說說防澇妙招。種地就是看天吃飯。
再好的技術,也拗不過老天爺。但該做的準備一樣不能少。收成好不好,關鍵看當下。
三伏天年年有,今年特別不一樣。
您覺得老農諺還準不準?
留個懸念:處暑出伏真能保證豐收?咱們秋后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