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前面提到了李云龍幾次抗命,受到的懲罰卻不同。有時候李云龍覺得自己立了大功,應(yīng)該被褒獎,結(jié)果卻被撤了職。有時候李云龍又覺得自己這次真闖了大禍,搞不好就要被槍斃,結(jié)果卻安然無恙。
歸根結(jié)底,還是我軍戰(zhàn)術(shù)比較靈活的,并沒有那么教條主義和僵化死板,只要不觸碰紅線,還是能充分發(fā)揮各級戰(zhàn)斗單位的主觀能動性。
當然,八路軍也是一支紀律相當嚴明的隊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里第一條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李云龍雖然成功完成了阻擊和撤退任務(wù),但終歸是沒有按上級要求突圍,增大了戰(zhàn)士們的傷亡,結(jié)果便是被撤了職。
那么,接下來,彭老總又做了哪些安排呢?
楊角風談《亮劍》系列文章第3期:彭總為什么要派丁偉去新一團,李云龍則頂替孔捷去獨立團?
一、
關(guān)于李云龍戰(zhàn)場抗命這種事,這里再多說幾句,算是對上一期內(nèi)容的一些補充。
眾所周知,李云龍這個劇情人物,并非完全杜撰的,也存在好幾個原型,其中就包括了王近山、許世友和鐘偉。
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幾位將軍都曾經(jīng)有過戰(zhàn)場“抗命”的情況,比如王近山,外號“王瘋子”。建國后,有一次北京軍區(qū)副司令空缺,毛主席還提議,問那個不聽指揮的“王瘋子”在哪,可以派上用場了。
還有許世友,就不服粟裕,孟良崮戰(zhàn)役前,他就不服從指揮向粟裕發(fā)難,粟裕只能向陳毅求助,讓陳總發(fā)飆罵了許世友一頓,才罷休。跟許世友一起不服粟裕的還有宋時輪,濟南戰(zhàn)役前也是拍桌子不聽指揮,后來告到了軍委,毛主席都發(fā)飆了,這才服軟。
還有鐘偉,1947年,在林總手下的他原本奉命去追擊敵軍一個團,但是在行軍途中發(fā)現(xiàn)了更大的戰(zhàn)果,走不動了。林總接連發(fā)了三封電報催他,他都拒不執(zhí)行,還回信解釋原因,最終林總無奈采納了他的建議。
事后林總還通令全軍,認可了他的“抗命”行為,還對他的二縱五師通令嘉獎。
其實前面一期我也分析過了,彭老總將李云龍撤職的原因,戰(zhàn)場抗命只是一個明面上的罪名。真正原因還是心疼新一團的將士,他們的傷亡可不是一個坂田能換來的。這也是當初我軍選擇敵后游擊,而不是正面抗日的原因所在。
二、
講到這里的時候還得再多說幾句啊,不得不感慨,毛主席的眼光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西安事變后,國共坐下來一起商議,作為兄弟,咱們就別禍起蕭墻,讓小鬼子撿便宜了。于是,我軍被收編成了八路軍,但是后面的仗該怎么打,大家的意見并不統(tǒng)一。很多將領(lǐng)建議跟小鬼子正面干,但有兩個人不贊同,朱老總建議打運動戰(zhàn),毛主席則建議打游擊戰(zhàn)。
而所謂的游擊戰(zhàn),就是深入敵后,發(fā)動群眾,開辟第二戰(zhàn)場,侵擾敵占區(qū),給前線舒緩壓力!
當時很多人不同意這個看法,毛主席就一個個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最終達成了共識。隨后,就把想法告訴了老蔣,說我們不正面打,我們?nèi)澈蟠颍v扎到淪陷區(qū)的農(nóng)村,不斷騷擾敵軍。
當時老蔣都感動的要哭了,淪陷區(qū)啊,小鬼子的占領(lǐng)區(qū),這條件不是一般的苦,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全軍覆沒的境地。于是,又給彈藥,又給物資的,同意了八路軍深入敵后,敵后抗戰(zhàn)。后來的平型關(guān)大捷,也讓老蔣看到了八路軍的實力,還給了嘉獎:
“25日一戰(zhàn),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征戰(zhàn)。”
但是,毛主席覺得這樣打下去不行,雖然殲敵一千,但自身的傷亡也很大,這樣拼下去,沒多久軍隊就拼光了。所以,繼續(xù)發(fā)揚游擊戰(zhàn)精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說白了,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集中優(yōu)勢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三、
《亮劍》中,為什么小鬼子后來要大掃蕩,把我軍打得很慘,連李云龍的獨立團都傷亡過半?
后來他們自己都說了,還不是因為百團大戰(zhàn)把小鬼子打急了,這才發(fā)現(xiàn)八路軍竟然如此強大了,于是投入了大量兵力去圍剿。與此同時也讓老蔣大為吃驚,甚至我都懷疑,皖南事變也跟百團大戰(zhàn)有關(guān),畢竟從時間上看是存在因果關(guān)系的。
言歸正傳,《亮劍》中的第一戰(zhàn)是蒼云嶺突圍戰(zhàn),看題目就知道了,我軍的目的是突圍,而不是殲敵。
突圍的目的不是盡可能多的消滅鬼子,而是盡可能減少自身的傷亡,所以,李云龍犯的錯就是沒有領(lǐng)會師部的意思,雖然消滅了坂田,但也增大了我軍的傷亡。
剛才也講了,我軍雖然紀律嚴明,但也沒有那么僵化教條,李云龍的這次抗命,并沒有觸碰紅線,罪不至死。再加上左參謀長一直在替李云龍說好話,說他雖然抗命了,但也擊潰了坂田聯(lián)隊。而且,自從他去了新一團,才一年時間,就把軍隊帶成了絕對主力,是塊打仗的料。
所以,彭總決定對他小施懲罰,讓他去后方的被服廠當了廠長!畢竟,他也得做給其他人看,讓其他人明白,即便立功也不代表擁有特權(quán),該撤職一樣得撤職。
隨后便是題目中提到的鐵三角集體出場了,先是丁偉,跟一個警衛(wèi)員騎馬逃避偽軍的追擊。倆人很勇猛,逃了一會兒后,竟然停下來正面對戰(zhàn)十幾個偽軍騎兵,毫不畏懼!
難道他們不怕?
四、
還真不怕!
這倒不是說《亮劍》是一部抗日神劇,八路軍戰(zhàn)士都英勇無敵,日偽軍一觸即散。事實上,偽軍跟鬼子的戰(zhàn)斗力有著天壤之別,本身就是貪生怕死的一類人,才會當偽軍。若是戰(zhàn)斗力爆表,八路軍怕不怕先放一邊,小鬼子估計先睡不著覺了。
但偽軍可恨的地方不在于打仗的時候,沖在鬼子前面當炮灰,而是在淪陷區(qū)耀武揚威,欺負普通老百姓!
所以,丁偉碰到這小股偽軍騎兵,第一反應(yīng)不是怕,而是要發(fā)財了,還囑咐警衛(wèi)員不要傷到即將成為自己的馬!
提到馬,又要多說幾句,其實《亮劍》拍攝的時候挺苦的,只有兩匹馬是真馬,常駐拍攝地。大規(guī)模騎兵戰(zhàn)的時候,又東拼西湊搞來幾匹真馬,其余的馬據(jù)說都是假馬。
回到劇情,偽軍嘛,貪生怕死,又貪戀升官發(fā)財,所以當遇到兩個落單的八路軍,其中一個還帶著公文包,看起來像一個大官,那肯定窮追不舍,想抓活的了。可沒想到就在丁偉要跟他們決一死戰(zhàn)的時候,突然遠處放了一槍,一個偽軍應(yīng)聲倒地,他們懷疑是中了埋伏,急忙逃了。
放槍的也是八路軍,是個傳令兵,傳令丁偉停止去延安學習的命令,即刻回師部報到,隨后便被彭老總派去了新一團,頂替李云龍當上了新的團長。
而李云龍被撤職去被服廠沒多久,孔捷的獨立團也出事了,半夜被小鬼子摸了營,一個營傷亡二百人,卻只打掉了鬼子一個頭盔,被彭總痛罵這不是獨立團,是發(fā)面團。
五、
這部劇拍的也挺細節(jié)的,后來鬼子那邊檢閱山本特工隊,其中一個兵就包著頭,沒有戴頭盔。由此可知那個被打掉頭盔的鬼子,就是他無疑了。
于是彭老總思前想后,決定再啟用李云龍,讓他頂替孔捷,任獨立團團長!
但是在被服廠的李云龍,接到消息后,直接脖子一擰,不去,就不去。他就是咽不下這口氣,不就是沒按命令從某個方向突圍嘛,反正都是突圍,怎么突不行,為什么要撤掉我主力團的團長位置,這個事說不清楚,天王老子來了也不去!
結(jié)果,話音剛落,他被服廠的大門就被踹開了,旅長直接就進來,罵上了。
這里又有一個細節(jié),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那就是李云龍?zhí)觳慌碌夭慌拢龅脚砝峡偠几翼斏蠋拙渥欤焱趵献觼砹艘膊恍械闹鳎挥龅铰瞄L就沒脾氣了,為啥?
有人說,還不是官大一級壓死人,旅長是他的頂頭上司,當然得怕!
其實從李云龍個人邏輯來分析這事,就不一樣了,他說丁偉,老子背快慢機的時候,你丁偉背的是漢陽造。孔捷更不行了,他背的是老套筒。其實他們?nèi)齻€當兵的順序是李云龍,孔捷,最后是丁偉。
李云龍跟孔捷是一個班的,他當副班長的時候孔捷入伍,后來在殘酷的戰(zhàn)斗中整個班都犧牲了,就剩下了他倆。所以,這個鐵三角中,李云龍跟孔捷的關(guān)系更近,跟丁偉還差了一點。
六、
但是旅長就厲害了,他老李背快慢機的時候,人家背的是老蔣!
哈哈,當年國民革命軍東征的時候,先頭部隊被擊潰,就是陳賡背著老蔣逃命,是他的救命恩人。包括后來過草地的時候,周恩來生病,騎不了馬,也走不了路,陳賡擔任擔架隊隊長,幾個人輪流把周恩來抬出了草地。
再加上陳賡是文化人,黃埔軍校出身,正兒八經(jīng)的正規(guī)將領(lǐng),是李云龍這種泥腿子不能比的,打心里就服旅長。
又要提到李云龍的原型之一許世友了,長征時期他都當上紅四方面軍軍長了,后來抗日,紅軍改成八路軍,他被派去386旅當副旅長。他聽完任命就炸毛了,很是不服氣,可聽說旅長是陳賡后,立馬沒了脾氣,老老實實去赴任。
當然,即便成了陳賡的手下,他也沒少跟上級對著干,這倒跟李云龍經(jīng)常跟旅長拌嘴差不多,但心里還是絕對服旅長的。不然也不會經(jīng)常說,要是完成不了任務(wù),就把他老李的腦袋扭下來當尿壺。
所以,等到旅長發(fā)脾氣,怒斥李云龍的時候,李云龍急忙解釋。自己發(fā)牢騷的原因不是抗命,也不是為了平反昭雪,是自己對老部隊有感情,想重新回到新一團,不想去獨立團:
“在哪跌倒的在哪爬起來,不是嘛?”
其實,旅長也是在幫李云龍,若是他埋怨的話真?zhèn)鞒鋈ィ菒懒伺砝峡偅€真吃不了兜著走。
七、
這就回到咱們的題目了,李云龍想回新一團,丁偉又是八路軍培養(yǎng)的骨干,為什么孔捷的獨立團打了敗仗,不讓丁偉去,卻讓李云龍去呢?
其實這個安排有好幾個意思在里面:
首先,李云龍被撤掉新一團的團長,只是暫時的懲罰,早晚還會啟用他的。這一點,是個人都能看出來,包括接替他的丁偉也這么勸過他:
“你放心吧,總部首長不會忘了你,不定哪天就官復(fù)原職了。”
畢竟八路軍確實缺能帶兵打仗的將領(lǐng),不然的話,也不會緊急把原本去延安學習的丁偉給調(diào)回來了,這也說明,現(xiàn)有的將領(lǐng)確實稀缺。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老李其實耽誤了丁偉的前程,這要是讓他去延安這么一進修,那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后來丁偉也跟李云龍抱怨過:
“你當我愿意去(新一團)啊,老子在三兵團招兵買馬,部隊已經(jīng)三千多人馬了,你給個師長都不換啊!”
而能去延安進修的將領(lǐng),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至少戰(zhàn)績是得到總部認可的。李云龍接手新一團不到一年,就讓該團成了386旅的主力團,各種武器也都有,兵強馬壯。但這也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團的人跟李云龍一樣,屬于驕兵悍將,一般的團長根本壓不住。
而且,即便是從李云龍的角度考慮,若是派程瞎子或孔二愣子前來接管新一團,他也不會這么放心交出去。至少在李云龍看來,丁偉是比自己要強的,交他手里理所當然。
八、
多年以后,段鵬打了丁偉,在得知對方是軍長時,依然不服氣,可聽說這個軍長是丁偉后,立馬就慌了。
那為什么獨立團打了敗仗,不讓丁偉去頂替孔捷,卻讓李云龍去呢?
這就要提到丁偉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戰(zhàn)略眼光要比李云龍高,他對戰(zhàn)爭的理解也比另外兩人要強。
李云龍打仗雖然不按常理出牌,且常打勝仗,但我們看完全劇就會發(fā)現(xiàn),他雖然鬼點子多,但真打仗起來屬于不要命的那種。進攻平安縣城,別人家都有佯攻和主攻,他一窩蜂不計代價四面八方進攻。
包括后來都升師長了,淮海戰(zhàn)役中跟楚云飛打仗的時候,還跟當團長時一樣,自己帶一支小隊伍深入敵后,帶頭沖鋒。要知道這時候的丁偉已經(jīng)是縱隊司令,連他瞧不上的孔二愣子都是軍長了,即便是趙剛,人家也已經(jīng)是正軍級的政委了。
而丁偉打仗,包括解放平安縣城那次,孔二愣子是所有部隊都壓上去了,直呼“過癮”。人家丁偉是命令手下部隊炸掉關(guān)鍵節(jié)點的橋梁,只要讓援軍去不了平安縣城,目的就達到了。
劇中鬼子大掃蕩的時候,丁偉的新一團損失的將士最少,只有三分之一。李云龍的獨立團損失了三分之二的連營干部,以及超過一半的士兵。孔捷更慘一點,當然也跟他的新二團剛成立有關(guān),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士兵,干部里除了他只剩下一個副連長。
九、
所以,李云龍適合帶那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隊伍。他的能力在當時來講,只能當團長,再大了,以他帶兵的方式,隊伍更容易引發(fā)較大的傷亡。
后來晉西北鐵三角的概念,也是丁偉提出來的,他已經(jīng)脫離了怎么劫富濟貧,壯大隊伍,而是著眼戰(zhàn)略布局了,這一點是李云龍不能比的。
包括其胸懷,李云龍覺得自己的新一團拱手讓給丁偉,心里難受,丁偉二話不說,送了一支騎兵營給他。李云龍臨走的時候,磨磨蹭蹭,點名要一營的張大彪,丁偉也是二話不說,給!再后來李云龍獲得馬匹以后,又點名要孫德勝,丁偉也給了。
最后,把李云龍派去獨立團,也有孔捷的關(guān)系在這里:
劇中也體現(xiàn)了,孔捷雖然打仗不咋地,但跟戰(zhàn)士們的關(guān)系還是相當好的,他要走,底下的士兵都表態(tài)要跟著一起走。而李云龍跟孔捷關(guān)系更近,由他去接管獨立團,再想方設(shè)法讓孔捷當副團長,更能安撫獨立團將士的心。
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李云龍確實能安撫人心,也確實能打勝仗,提振士氣。彭老總撤他職,一方面給他個教訓,另一方面也給其他人看,但并不是說以后不用他了。
既然要用,就不能讓他再回新一團,不然那個隊伍就成他個人的財產(chǎn)了早晚霍霍完了。去獨立團,更能體現(xiàn)他的價值,完成從弱到強的過程。
至于這個過程,李云龍是如何實現(xiàn)的,因為篇幅關(guān)系,咱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亮劍》,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guān)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