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9日訊(記者 陸婷婷)今夏熱浪席卷多地,“解暑神器”空調旺銷。財聯社記者采訪過程中,業內人士更是用“空調進入銷售大年”來描述市場銷情。
天氣是重要推動因素。山東某品牌經銷商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這個月空調銷售量大增,翻翻都不止”。海信空調相關負責人透露,最近公司空調銷售十分火爆,工廠滿負荷生產。訂單躥升也帶動安裝需求顯著增長,美的空調近期單日安裝量達24.5萬套,破歷史峰值。
受訪者認為,國補、高溫等多因素影響下,國內空調市場5月以來呈現供銷兩旺局面,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前透支需求,后續銷售表現仍有待結合政策施行等進一步觀察。海外市場方面,歐洲市場訂單增長成為行業一大亮點。財聯社記者獲悉,高溫帶動當地空調銷售,美的稱今年在歐洲的銷量同比增超三成。
國內訂單激增、安裝量上新高
根據市場氣溫分析,今年高溫天氣較往年來得更早、更猛烈。7月以來,我國出現今年來最強高溫過程。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相關站點分布圖來看,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共有24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最高氣溫打破當地7月最高紀錄。此外,中央氣象臺高溫黃色預警連發7天。
持續高溫為空調消費市場“添了一把火”。財聯社記者從山東某品牌經銷商處獲悉,近期極熱天氣帶動空調銷量大增,線下銷量整體好于去年同期。
“這個月空調銷售量翻翻都不止,目前好多熱賣型號倉庫里都沒貨了,剛打款進貨。安裝師傅檔期也特別緊張,現在安裝要排到4天后了。”該經銷商表示。
與此同時,“潑天富貴”涌向空調廠商。海信家電(000921.SZ)相關負責人表示,最近海信空調銷售火爆。“現在訂單排得滿滿的,公司工廠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銷量和銷售金額均創歷史新高,現在分公司和電商渠道均出現了結構性缺貨。”
高溫天氣催動下,以往空調普及率相對低的東北地區也迎來需求爆發期。
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王曉雁表示,6月24日開始,東北、內蒙持續高溫,空調銷量暴漲,小米空調最高是去年同期的20倍。小米服務部還緊急從全國各地組織安全工程師趕赴東北、內蒙,確保第一時間給用戶安裝、調試。
美的集團(000333.SZ)提供的數據顯示,美的空調在黑龍江和吉林增長率高達356%。旺季期間(5月1日-7月6日),美的空調安裝量同比上升37.09%,近期單日最高安裝量達到了驚人的24.5萬套,打破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歷史記錄。目前,來自沈陽、濟南、鄭州、石家莊、西安的超150組售后工程師馳援東北安裝工作。
價格波動增加競爭不確定性
更早前,受國補、電商大促、天氣炎熱等多因素影響,空調銷售顯著增長。
四川長虹(600839.SH)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國補”對空調產品實施“每人可同時補貼三臺、每臺不超過2000元”的利好政策后,空調銷量較往年“一路飆升”。今年1-6月,長虹空調線下銷量同比增長20.9%。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面對空調銷售旺季,長虹生產研發端技術迭代和產品創新進行了速度提升,上半年長虹空調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0%。
格力電器(000651.SZ)方面表示,近年來,消費者選購空調的需求更加細節,節能、健康都是重要的元素。在剛剛結束的618大促,格力的明星產品風不吹人系列空調同比增長240%。
不過,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樓磊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也提到,需要警惕補貼退坡,以及618活動結束后,增速的下滑。
樓磊表示,整體來看,宏觀經濟目前沒有大的變化,5月份開始空調銷售火熱,一定程度上也把往年夏季空調銷售的需求提前,但后續如果國補等沒有新的動作,行業相對不大會一直維持在如此高的增速,還是會逐步恢復到穩健的增長。
談及今夏空調銷售市場的特點,樓磊認為比較明顯的是量、額都創新高,但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以價換量,整體反映了2024年以來行業競爭加劇的態勢,以及大家對于未來不確定的一定擔憂,希望在2025年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
樓磊表示,線上的降價幅度高于線下,相對而言目前線上產品價格更加透明,價格競爭也更為激烈。而近年來廠商已經通過在型號上做區分等方式把線上線下產品線做一定區別,避免相互之間的價格影響。
從數據上來看,不同渠道空調銷售情況的確如上所述。奧維云網數據羅盤顯示,以25W26 (6月23日-6月29日)為例,空調行業線上、線下均價分別為2271元、4028元,同比下滑9.12%、0.87%。
這也對銷售端產生了一定影響。按上述經銷商的說法,庫存短期內難以應對高溫天氣下激增的訂單,轉而快速告急的背后因素是:“庫存沒有像以前那樣多”。
該經銷商坦言,“庫存少的原因主要是價格變動太大,我們都沒有信心,怕押多了貨,以后進價再降低,會虧”。對于價格的波動,其稱“肯定是工廠價格不確定了”。
海外機會顯現 中企空調熱銷歐洲
值得關注的是,現實倒逼下歐洲人“不靠空調過夏”的傳統觀念發生松動,海外空調市場迎來新一輪消費熱潮。
樓磊表示,長期以來歐洲等地區的家用空調普及率就不如國內,但是今年歐洲也出現大范圍的高溫天氣,甚至有國家出現溫度超過40度的情況,加上國內空調廠家在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后,在技術、能耗上也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疊加性價比優勢,因此今年海外訂單出現了大幅增加。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5年1-5月,中國家用空調增長第一的區域就是歐洲,總規模達到了1277.3萬臺,同比增長31.5%。甚至有中國企業的空調產品在歐洲國家售罄。
財聯社記者從美的集團方面獲悉,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調在歐洲市場的銷量整體增長35%,其中在法國OBM的銷量1-6月同比增長68%。
格力電器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格力品牌的產品已經為歐洲48個國家提供服務,歐洲炎熱天氣增多,Airy,Clivia,G-Time,Cosmo等型號的產品也出現熱銷。
除上述提及的企業外,四川長虹、海爾智家(600690.SH)等廠商同樣有空調產品銷往歐洲。
未來中國空調出口仍具潛力。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到2050年,歐盟的空調數量可能會增至2.75億臺,是2019年的兩倍多。無疑,這對中國企業而言是重要機會。
據了解,歐洲市場對能效要求頗高,而空調業已顯露低碳化發展趨向。
“新功能、AI技術、節能技術都是國內廠家競爭的重點方向。”樓磊表示,從國內的銷售產品來看,近年來高能效機型占比也不斷提升。數據顯示,從熱銷機型榜單來看,目前APF>5.6的高能效機型占比提升至超過20%,國內產品已經逐漸擺脫了之前單純卷價格的發展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