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愿放棄中國國籍也要幫美軍造導彈,晚年還想回國養老,他就是曾經的清華高材生林燁,晚年林燁想回國,中國人會不會答應?
他最后又有何結局?
清華園里同吃同住的兄弟倆,二十年后竟隔著太平洋造導彈互相對峙。
一個造出了護國神箭,一個造出了殺母利刃!
前者是梁思禮,后者就是1918年出生的林燁。
林燁從小就是學霸,在清華讀書時,是老師眼里的尖子生,筆記被同學爭著抄,經常在實驗室熬到后半夜。
1940年代,林燁作為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坐船去美國,報紙上都說:“這些年輕人將來要撐起中國。”
剛到加州理工學院時,林燁連英語都說不利索。但他抱著字典啃課本,泡在實驗室里做實驗,硬是用三年時間讀完了別人五年的課程。
1950年代,新中國成立了,留學生們面臨選擇。梁思禮打包行李準備回國,鄧稼先偷偷藏資料,可林燁卻在波音公司的辦公室里犯了難。
美國公司開的條件太誘人了:年薪5萬美金,相當于現在的3000萬,并且配獨立實驗室。
公司還說:參與最尖端的導彈技術項目,能改變世界。
一邊是祖國百廢待興,一邊是伸手就來的好日子,林燁最后打了移民局的電話。
他撕掉中國護照,西裝筆挺走進波音大樓,開始了“新生活”。
消息傳回清華,老師同學都驚掉了下巴。梁思禮在日記里嘆氣:“大家同樣是留學,有的選理想,有的選了錢。”
林燁很快就投入到研發工作里,他憑著聰明的腦袋,帶著團隊造出了民兵-3洲際導彈。
當這枚導彈在1970年代試射成功時,美國軍方夸他是“天才”,但沒人記得他曾經是中國培養的學生。
這大殺器能一口氣帶三顆核彈頭,成了美國壓箱底的寶貝。波音公司數錢數到手軟,林燁自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在波音公司的幾十年,林燁過得非常滋潤。住海邊大別墅,拿百萬年薪,名字刻在公司的“功臣墻”上。
但冷戰結束后,林燁的身份變得尷尬,美國科學界開始傳他“以前是中國的人”。
為表“忠心”,他竟在電視上說中國壞話,罵同胞“劣根性”。盡管他賣力這樣做,還是被同行排擠。
更讓林燁難堪的是,當年和他一起留學回國的華羅庚、錢學森,現在都成了民族英雄。而他除了錢,什么都沒留下。
2010年后,快100歲的林燁開始給中國大使館寫信,說自己“想家了”,念叨著“葉落歸根”,甚至說要捐錢換回國養老的機會。
但回復只有冷冰冰的一句:“你當年的選擇已經說明了一切。”
他在養老院看到這句話時,對著窗戶坐了一整夜。曾經的“天才”,最后成了一個兩邊都不待見的人。
林燁晚年躺在病床上,對人哭訴:“別墅再豪華,也裝不下思鄉情。”
可惜導彈點火時的烈焰,早把他回家的路燒成了灰。
林燁的故事,照出了時代里個人選擇的復雜。同樣是留學生,有人心里記著“科學家有祖國”,有人卻為了眼前的好處,丟了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