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國“雙碳”戰略已進入縱深推進階段。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與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正以“雙碳”目標為牽引,構建綠色產業創新生態,探索營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徑。7月8日,由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報業集團指導,界面新聞主辦的“大咖聊營商 潮涌北外灘(2025)”主題論壇在位于虹口區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舉行。
論壇以“雙碳產業新生態 營商環境創未來”為主題,探討如何助力城市綠色低碳轉型先導區和示范區建設,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雙碳”營商環境示范標桿。
當前,虹口區立足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將綠色低碳產業作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一系列涵蓋綠色用能、電力接入等方面產業政策創新與服務優化舉措,虹口區已集聚了一批新能源、節能環保、綠色建筑、碳交易市場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和機構,形成初具規模的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虹口區副區長吳偉平介紹,虹口區一直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頭號工程,迭代發布了營商環境1.0到8.0的工作方案。去年虹口區營商環境的企業滿意度排名全市第二,三所一庭、秒貸融資直通車、北外灘開店一件事等首創舉措也在全市示范推廣。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虹口區的GDP增速以及今年的三級稅收、社零等多項的經濟指標均領跑全市。
今年,虹口區深入實施了5大行動、48項改革舉措,營造民營經濟以及外資企業的良好發展環境。綠色低碳產業是虹口區依托市區協同打造的千億產業和“一把手工程”,虹口區目前已集聚了中電投綠能、綠水新航、上港能源等800多家優質綠色低碳企業,綠色航運、綠色技術等蓬勃發展,同時虹口區以碳交所為核心,大力發展碳相關產業。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彥峰表示,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關鍵。上海正構建“一業一方案”政策體系,強化全產業鏈支持。虹口作為重點試驗區,已形成碳服務、綠色航運等特色產業,誕生了全國首個水信托產品及純電池動力集裝箱船等創新成果。他呼吁政、產、學、研、精、服、用要深度聯動,企業主動出題,交易平臺積極搭臺,科研機構全力破題,政府部門當好服務員,讓各類主體在綠色低碳賽道上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在主旨演講環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忠以“完善營商環境 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壯大”為主題,分享了對于如何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來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思考。
她指出,需要進一步健全碳市場機制,擴大全國碳市場的覆蓋范圍。深化要素改革,推動碳排放權、用能權等納入市場化配置。此外,還需要強化法治與國際對接,推動綠證獲國際認可,以此來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
上海復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盧宇飛則依托公司多年來在綠色低碳領域深耕的經驗,分享了面向未來能源的節能低碳先進技術裝備創新實踐。據介紹,公司目前聚焦三大節能低碳技術實踐,包括熱泵余熱利用、污水廠氫能鏈和有機固廢燃料化等。盧宇飛表示,期待未來能夠通過技術讓城市的環境基礎設施,污水廠和垃圾廠都變成能源工廠,把污染物質,污水、污泥垃圾都變成綠色燃料,這樣從原來污染治理、節能降碳,再到循環經濟實現“三不”條約。
在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圍繞“如何通過差異化營商環境政策引導綠色低碳產業與區域經濟特色相結合”“營商環境優化在推動綠色低碳產業資源跨區域流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嘉賓們普遍認為,綠色低碳是“新質生產力”,需通過市場化機制和技術創新來推動,行政手段與市場力量缺一不可。而虹口區優勢在于環交所的產業鏈集聚效應及核心區示范價值,未來應聚焦“超大城市核心區低碳路徑”探索。
當天,還舉行了虹口區“首席減碳官”和“營商環境體驗官”的授證儀式。據了解,2025年,為進一步夯實企業質量、標準化和綠色環保主體責任,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投身高質量發展的意識和水平,建立一支與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質量、標準化和綠色低碳管理人才隊伍,虹口區在全市首創首席減碳官任職培訓,并在此基礎上遴選聘請了6名“首席減碳官”。
原標題:《熱議“綠色低碳”,虹口區“首席減碳官”出爐》
虹口區供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周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