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威寧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持續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出新績。
夏日的草海北坡生態公園各類林木郁郁蔥蔥,在藍天白云映襯下與草海湖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夏日的威寧縣城,草海北坡綠意如潮水般漫過山坡,為黔西北高原帶來沁人心脾的清涼。
清晨或傍晚,草海北坡生態公園內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或漫步賞景、或駐足拍照,盡情享受著高原夏日的清涼與愜意。“以前這里是無人問津的‘荒坡坡’,現在成了威寧人民的‘后花園’。”市民李世川帶著外地親友漫步時感慨,橫亙于“海”與城之間的草海北坡生態公園,不僅是草海綜合治理的一道生態屏障,更滋養著威寧人民的幸福生活。
草海北坡生態公園內游人如織
而這一蛻變,是草海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中取得顯著成效的生動實踐,更是威寧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縮影。近年來,威寧緊緊圍繞“治水、治山、治環境”的工作思路,謀劃了退城還湖、退村還湖、退耕還湖、治污凈湖、治理水土流失涵湖的“三退兩治”工作思路,草海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沿著草海的綠色脈絡向西北延伸,位于觀風海鎮的國有沙子坡林場萬畝林海在夏日陽光中泛起漣漪。這里曾是黃沙漫天的荒坡沙地。1985年,威寧自治縣林業部門決定在沙子坡實施“人工造林”工程,在這片土地上撒下了第一批松樹種子。歷經40年三代護林人的堅守,如今的國有沙子坡林場漫山遍野的華山松林如綠色海洋般波瀾壯闊。“在幾代林場人艱辛努力的基礎上,林業部門扎實推進生態建設和修復,如今國有沙子坡林場的沙子坡、黑石、新華三個工區和零星國有林經營總面積近6萬畝,林區森林覆蓋率93.4%。”威寧自治縣國有沙子坡林場場長劉秉江介紹,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與獨特生態優勢,林場因地制宜發展“林藥、林菌、林禽”等林下種養產業,實現了“綠色顏值”和“金色產值”雙豐收。
夏天的國有沙子坡林場(岳剛 攝)
在草海與林場的綠色交響背后,是威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戰略布局,系統推進“防治、修復、保護”,統籌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如今“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在威寧結出累累碩果:全縣森林面積為419.6萬畝,森林蓄積量17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7.74%,生態底色愈發鮮明;全縣各類水果種植面積超24萬畝,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蓬勃發展,成為威寧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草海水域面積重新煥發出生機,水生態持續優化,候鳥種類從220種增至249種,生物物種數突破2600種。越冬季2829只黑頸鶴翩翩起舞,紅嘴鷗與游人親密互動,繁殖季鳳頭鸊鷉在此安家,這些靈動的畫面無聲勝有聲地訴說著草海濕地生態環境的優良,成為貴州生態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繁榮的一個剪影。
夏日草海水天一色
威寧還把綠色發展理念深植于工業“血脈”,積極探索綠色清潔能源。在雪山鎮灼甫草場,百余臺“大風車”隨風旋轉,這里是目前貴州最大的“風光互補”發電場。每年能提供5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相比火電,年均節約標煤5萬噸,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萬噸;長通威寧新能源產業園內,貴州一道長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組件生產線運轉不停,去年公司年產值突破10億元,帶動500余人就業,該公司還充分發揮“鏈主”效應,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磁吸了眾多新能源企業落戶威寧,實現了新能源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從“風光互補”發電場到光伏配套產業集群,威寧正以綠色能源為引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建成全容量并網發電集中式清潔能源項目71個,裝機規模415.3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29個、裝機141萬千瓦;光伏項目41個、裝機250.3萬千瓦;水電項目1個、裝機24萬千瓦,加上部分并網項目和分布式光伏項目,全縣已并網發電464.6萬千瓦。”威寧自治縣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宇介紹。
雪山鎮灼甫草場(來源:貴州畫報)
如今的威寧,草海碧波蕩漾,山林蒼翠欲滴,產業蓬勃發展。從“生態美”到“百姓富”,威寧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這片高原上的綠色沃土,正以蓬勃的生機,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威寧融媒記者 陳 逍
編輯:馬召鳳 ▏責編:陳武帥 ▏編審:何 歡
終審:趙 杰 ▏監制:馬勛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