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斌)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北京市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近日發布,將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綠色出行、節能節電等行為,都有望“變現”,成為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實際貢獻。
自2020年開始,北京市以低碳出行場景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實施碳普惠機制,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低碳行動。目前已支持開展了5個碳普惠項目,其中“低碳出行”項目參與人數超過560萬,累計產生碳減排量超過40萬噸,項目實施方將從中取得的收益以不同形式、比例反饋給參與的公眾、小微企業。例如,高德軟件有限公司通過低碳出行項目,將收集并經過審核后的用戶減排量在碳市場交易,收益可通過各種優惠券、代金券等物質激勵,或公益捐贈的方式返還給參與用戶。
同時,北京積極研究制定碳普惠項目方法學,相繼制訂低碳出行、小客車(油改電)出行、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的方法學,分別明確不同應用要求。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此次發布的《管理辦法》包括總則、碳普惠方法學管理、碳普惠項目管理、減排量管理、監督管理、附則共六章35條。其中提到,本市優先支持鼓勵個人、家庭、社區參與的低碳交通、綠色建筑、分布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資源能源節約及循環利用、垃圾分類、園林美化、農業農村等領域碳普惠方法學申報。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管理辦法》對低碳行為的激勵,傳遞了“低碳行為有價值”的信號,旨在激發各類主體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日常生產生活的點滴做起,匯聚起全社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合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