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理潤虹口·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主題理論對話活動在白玉蘭黨群服務站舉行。作為“理潤虹口”品牌深化理論宣傳普及、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生動實踐,本次活動邀請了重量級專家學者、虹口區新興領域企業家代表等,圍繞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內涵與實踐路徑,展開了一場理論與實踐深度交融的思想盛宴。
為擴大優秀理論學習資源惠及面,本次活動特設線上分會場,推動全區各級中心組和宣講團成員等“場外觀眾”共同參與到這場思想之旅,實現“同屏共聽一堂課”。
▲全區各級中心組和宣講團成員通過直播參與活動,實現“同屏共聽一堂課”。(圖左為曲陽路街道,圖右為區統計局)
企業實踐,新質生產力在虹口的“鮮活答卷”
活動現場,三位虹口新興產業的優秀企業家代表,結合各自企業的發展歷程,分享了新質生產力在虹口生根成長的蓬勃圖景。
上海藍晶微生物副總裁張甄杰聚焦合成生物學領域,從專業角度分享了藍晶微在研發與制造全流程中的收獲與成果,以合成生物學在農業、醫學、材料等領域中的優異表現為例,展示生物制造的無限潛能。
數傳集團副總經理王琪從專業模型、服務方向、實際應用等角度,分享了數傳集團在數據資產領域的探索成果,并以國家政策為引領,探討數據資源轉化為經濟利益的運營模式,暢想AI出版的未來。
三峽(上海)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王宵介紹了三峽上海院在勘查檢測、智慧工程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并以自動化制樣機和兩款智能機器人為例,講述智能檢測對無人自動化生產服務的影響,提出了傳統人工檢測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必然性。
三家企業的實踐案例,生動詮釋了“以新促質”的發展理念,為虹口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鮮活樣本。
專家解讀,解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密鑰”
在專家主旨演講環節,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新創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張劍波,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崔麗麗,分別圍繞零碳轉型與中國式綠色發展、科創企業的科創力、AI時代的企業競爭力重塑等主題作了演講。
諸大建圍繞《零碳轉型與中國式綠色發展》,提出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綠色是新質生產力的底色。解析了中國綠色轉型當前處于新能源產業化主導階段,未來將進入產業新能源化主導階段。他還提出中國未來發展的三碳創新,即低碳、零碳、負碳,最終實現碳中和,并強調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力。
張劍波在《科創企業的科創力》演講中,指出科創企業的科創力體現在研發投入大、強度高,在關鍵技術等方面有優勢,在產業標準等方面居國際領先水平。他還介紹了典型科創企業的空間分布,提到中國在科創領域的發展及上海在硬核科創企業方面的表現。
崔麗麗的演講主題是《智領創新未來,AI時代的競爭力何來》,她表示,數字經濟是中國距離現代產業最近的一次發展機會,AI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質生產力,企業要實現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于構建數字化組織,轉變生產關系以適應技術發展。同時,創新要抓住標準和規則制定的先機。
理論賦能實踐,共繪虹口高質量發展藍圖
互動交流環節中,專家與現場觀眾圍繞“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產業融合”“青年人才培養”等議題開展探討交流,專家們結合案例提出建設性意見,為虹口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多元思路。
作為上海市社聯和虹口區委宣傳部共同打造的品牌,“理潤虹口”持續搭建理論學習、研究、傳播等全方位立體化理論工作平臺,在潤物無聲、日用不覺中,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實現社會科學與區域發展的雙向奔赴。
此次活動通過對話凝聚共識,引導政企學多方協同,將理論智慧與實踐經驗深度融合,為虹口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共識與力量。未來,“理潤虹口”品牌將持續發揮平臺作用,推動理論成果轉化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實際動能,助力虹口在新質生產力賽道上實現能級躍升。
上海市社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一級巡視員任小文,虹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強出席本次活動。
記者:劉洋
圖片:劉洋、區委宣傳部
編輯:劉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