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陰,足以讓一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十年堅守,更讓雪域高原綻放出生命之花。從2015年主動請纓踏上援青之路,到2025年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征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商宇紅博士,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奉獻,在青海書寫了一段醫者仁心的動人篇章。作為第16批中央組織部博士服務團的一員,她不僅見證了博士服務團十年間的成長與壯大,更用精湛醫術和無疆大愛,幫助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打造出一個王牌科室,為高原女性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健康防線。前不久,在第16批博士團援青十周年之際,商宇紅與當年的戰友們重聚青海。曾經年輕的面孔已添歲月痕跡,但大家眼中的熱忱未曾改變。“十年前,我們是一粒種子;十年后,我們支援的地方已長成一片森林。”商宇紅感慨道。
做大連在雪域高原上的
“第一粒種子”
2015年,當中央組織部博士服務團支援青海的號召傳來,作為大醫一院婦產科的骨干力量,商宇紅博士毫不猶豫地遞交了申請書,而當時,她的兒子剛8歲,正是學習成長的塑型期,愛人身體也剛查出糖尿病,母親甲亢復發……“當時科室中其他同事也都各有各的難處,作為科室副主任,我責無旁貸。”就這樣,作為大連市第一位援青女博士,商宇紅背負著家人的牽掛與醫院的重托,跨越4000公里山河,跟隨第16批博士服務團來到青海省。
初到青海,高原反應如影隨形。深夜失眠、持續頭暈、呼吸困難……面對“斷氧帶”的嚴酷考驗,商宇紅沒有退縮。抵達第二天,她便走進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用最短的時間熟悉環境、了解學科狀態。“當時科室正處于沒有學科帶頭人的困難時期,月手術量是個位數,床位數也寥寥無幾。”百廢待興的學科并沒有讓商宇紅畏懼,她一手建團隊,一手抓技術,開展了該院第一例婦科腹腔鏡微創手術,填補了技術空白,還啃下了當地省級醫院都束手無策的“腹繭癥”腫瘤切除手術……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極大地 鼓舞了科室醫生的士氣。商宇紅鼓勵他們:“只要我們肯努力,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做起,我們就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一語成讖,播下積極向上的種子后,十年后的今天,這個曾經薄弱的科室,目前已經成為醫院的主力學科,床位數翻了近三倍,還常年一床難求,手術量翻了近8倍。微創手術的占比也達到九成以上。
在青海大地上播下
婦科健康的希望火種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支援青海的那一年,商宇紅時刻把這句話作為自己工作的核心。因為她深知,援青不僅是治病,更是“授業”。“到青海后,大家的眼界和胸懷似乎隨著海拔的升高而提升了,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提到當時的工作狀態,商宇紅主任眼里亮亮的,她說,當時大家似乎有用不完的力量,臨床帶教、學科建設……這些專業工作之外,還到處巡講,送醫下鄉,想方設法把自己的才學盡可能多地傳播出去。博士團馬不停蹄地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義務進行多場健康宣講,講到口干舌燥,講到聲嘶力竭。這項工作被當地政府關注,最終形成“健康萬里行”大型公益行動。博士團的足跡也跟隨萬里巡講的步伐遍布青海的廣袤大地,將宮頸癌篩查、高危妊娠管理等前沿的醫學知識,化作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給當地百姓和醫護人員,為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博士團的巡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西寧電視臺還為商宇紅博士專門錄制了十期訪談節目,在她通俗易懂的語言中,婦科最常見疾病的基本知識像蒲公英一樣,隨風飄落在青藏高原的各個角落,播下婦科健康的種子,有效提升了高原百姓的健康素養。
永不褪色的援青情懷
鑄就跨越山海的十年守護
十年援青路,一生雪域情。盡管早已結束援青任務,但商宇紅與青海的緣分仍在延續。她的手機是24小時開機的,除了醫院工作的需要,還因為,遠在4000公里山河外,那個她一手拉扯大的“孩子”隨時都可能需要她的支援。“無論什么時間,那里的電話我都盡量在第一時間接起來,因為很有可能是他們在手術臺上遇到了難以攻克的難關,需要我的遠程幫助。”商宇紅主任告訴記者說,除了遠程指導,她每年都會回到西寧至少兩次,為婦產科的發展“診脈”,并參與到科室的疑難病例討論中,不遺余力地為學科的發展添磚加瓦。
援青經歷收獲了什么?“藏區一年行,于我而言,雖有苦和累,但更多的是收獲,是感動,是感恩的修行之旅。”商宇紅主任介紹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那一年讓她學到了很多,學會了更好地克服困難,學會了開拓、擔當,學會了慢和等待,也學會了奉獻和感恩……這是在“風平浪靜”的日常工作中很難體會到的,而這些“反哺”到目前的工作中,讓她更加得心應手,職業發展也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作為遼寧省醫學會婦瘤分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副會長,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學會ERAS婦科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大醫一院婦產科教研室主任,婦一科主任,商宇紅帶領團隊在婦科疾病的微創治療、婦科腫瘤的綜合治療、宮頸病變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等方面積累豐富的理論基礎和臨床經驗,在區域內樹立翹楚地位的同時,對提升大連婦產科整體診療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
十年砥礪,十年榮光。商宇紅和博士團的故事,是一曲用熱血與大愛譜寫的贊歌,是一幅以生命守護生命的壯美畫卷。他們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了醫者的責任與擔當,更讓“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援青精神,在雪域高原永放光芒。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沈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