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張逸 報道 | TOP電商
昨天 (7月8日) ,余承東又上 熱搜 了。
這次不是 因為 遙遙領先,而是 因為對“ 睡覺門 ” 事件 的 公開解釋:“我開車時候,以為是開著M9汽車的華為員工給我打招呼,就打開窗戶,我不知道他拍視頻了,還傳網上去了?!?/strong>
然后他話鋒一轉:“我趕緊去公安局自首,這是我平身以來第一次進公安局自首,交了罰款和扣了3分,我是因為低頭看了下手機了,對方可能因為我睡著了,但我沒有睡覺?!?/p>
圖源:微博
現場一片哄笑。
華為的 “ 享界品牌之夜 ”也 因此被 #余承東因開車看手機去自首了# 搶了風頭。
余承東,自首、交罰款
說起來,余承東的這次 “ 翻車 ” ,其實是一次巧合。
5月26日,一位網友發了一段視頻 稱:“這個真是余總@余承東 嗎?這么累的嗎?開車居然睡著了……”
圖源:微博
視頻顯示, 高速上,一輛問界M8正在勻速行駛,駕駛員 低著頭 ,手也沒扶方向盤,看起來像是睡著了。拍攝者一邊摁喇叭一邊 大 喊 “ 余總,睡著了? ”
結果下一秒,對方竟然搖下車窗、微笑揮手回應。
這個不到20秒的 視頻 一經發布 , 瞬間沖上熱搜并 霸榜一天。
評論區吵翻了天。
有人說 :“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更何況睡覺,困了累了就洗洗睡,別出來當馬路殺手 。”
也有人看得仔細: “ 很明顯是看手機,不是睡覺。不然不會反應那么快的。 ”
還有人猜測 , 是不是 在 變相營銷?
問界客服的回應倒挺官方 ,余總如果有開車睡覺的情況,我們不建議駕駛時分心,M8是L2級別輔助駕駛,需保持雙手握盤、目視前方。
余承東本人直到 昨天 才出面回應,解釋了那句經典的 “ 我以為他在和我打招呼 ” ,順帶自曝 “ 自首 ” 經歷,變得像是一次 “ 反向洗白 ” 的現場脫口秀。
但說實話,真正值得我們討論的,不是他有沒有睡覺,而是為 什么 一位車企總裁開車 “ 睡覺 ”“ 看手機 ” 能引發這么大的討論?
答案很簡單 :因為他在開的是一輛搭載智能駕駛的車。
而公眾對智能駕駛的認知,早已被鋪天蓋地的宣傳沖得模糊一片。
高階智駕、脫手、解放雙手、解放注意力……這些詞聽得人熱血沸騰,但法規告訴你 , L2級別,通通不能脫手脫眼,責任在你,車只是個 “ 聰明點的副駕 ” 。
別說睡覺,哪怕是看一眼手機,在L2系統下都是不被允許的。
而余承東開的,正是L2。
華為當然知道這一點,問界官網上寫得清清楚楚: “ 僅為輔助駕駛而設計,不是自動駕駛,不能取代駕駛員專注駕駛。 ”
所以說,這次事件不是 “ 睡覺門 ” ,更像是 “ 認知門 ” 。
它打破了很多人對智駕的幻想,也再次提醒所有人 , 不是你愿意信,就真的能放手開了。
小米一把火,讓智駕收緊
余承東 “ 睡覺們 ” 算是一次個人插曲, 智駕 行業真被扯下濾鏡,是在那場轟動全國的起火事故之后。
3月下旬,小米SU7 在 高速起火 致3人遇難 ?,F場照片流出,輿論炸鍋。
大家開始追問 , 國產新勢力到底靠譜嗎?智能駕駛到底穩不穩?
品牌信任幾乎在一夜之間崩塌。
盡管后續調查證實并非設計缺陷,但小米、整個新能源車圈,甚至整個智駕行業,都被這把火烤得不輕。
4月,工信部連夜召集華為、小米、蔚來、小鵬等19家主流車企緊急開會。會上的內容堪稱一次 “ 集體回爐重塑 ” :
所有宣傳不準再用“自動駕駛”“高階智駕”,統一改為“組合輔助駕駛”;所謂 “ 脫手 ”“ 脫眼 ” 統統不許用,改成 “ 駕駛員運動脫離與視覺脫離 ”。
“ 接管 ” 二字只能出現在L3系統中,L2不準說;所有 “ 代客泊車 ”“ 遙控召喚 ” 等功能,如無法確保駕駛員完全掌控,也一律禁用;OTA頻率要減少 ; 不能以直播、試駕等方式,模糊公眾對駕駛責任的認知。
從那天起,車圈突然一夜話風突變。
小米汽車官網的訂購頁面悄悄換了說法 , 將 標準版的“小米智駕Pro”變成了“小米輔助駕駛Pro”,高配版的“小米智駕Max”改稱“小米端到端輔助駕駛”。
圖源:微博
比亞迪的“天神之眼”也低調改叫“駕駛輔助系統” ; 特斯拉也開始低調處理“完全自動駕駛”的概念。
就連余承東也改了口風,在微博上不再提“自動駕駛”,轉而嚴謹標注“智能輔助駕駛”。
圖源:微博
因為大家終于明白了, 不是消費者不愿意相信你,是你不能再用技術概念偷懶。
再怎么會講故事,車終究是要開的,不是要播的。
而這場撥亂反正,仍在繼續。
7月,國家強制性標準《關于自動緊急制動系統的技術規范》出臺,要求所有新車強制搭載AEBS(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簡單說,就是即使你走神了,車也得能自動剎得住。
這不是黑科技炫技,而是底線安全。
用行業的話說 , 這叫“主動安全能力”,是做智能駕駛的第一道門檻,甚至比“自動變道”更重要。
以前余承東 就 和何小鵬為AEB吵過一架。
先是 何小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表示,“友商講了AEB,我認為99%是假的。”
緊接著 ,余承東朋友圈下場回應,質問何小鵬不懂AEB,對汽車行業發展缺乏基本認知。
圖源:微博
但現在看來, 調 也得改, 吵 也得做,因為 監管已經從“建議”變成了“必須”。
風口之下,技術是出路
智能駕駛,是未來的確定性方向,但在它成為“確定性”之前,行業先要經歷一輪去泡沫的冷靜期。
余承東看手機這個事,從表面上看,是一起企業家翻車,從深層來看,是一次行業失速提醒。
我們需要問的,是幾個更關鍵的問題 :
第一,L2到底能不能安全運行?
答案是能,但不能亂用。
L2只是“輔助駕駛”,不是“自動駕駛”。車廠說你可以“松手”,但法規說你不能不看路。
監管不會看宣傳稿,只看你是不是讓用戶誤以為“可以不管車”。
第二,車企搞“企業家IP”有沒有風險?
當然有。
余承東、雷軍、何小鵬,都是典型的“企業家KOL”。他們出現在鏡頭里,開車直播、點評技術、甚至親自“上路”,確實很拉近用戶距離。
圖源:抖音
但流量是一把雙刃劍,贏得關注,也容易把品牌推向爭議旋渦。
企業家IP如果壓過了產品本身,反而容易在出事時 “ 捆綁爆炸 ” 。
這一次余承東的自首算是幸運收場,下一次可能就沒那么輕了。
第三,智駕接下來怎么走?
回歸基本盤。
是的,市場需要想象力,但最終能留住消費者的,還是質量、體驗與穩定性。
“賣概念”不如“裝好雷達”,“講場景”不如“真能剎車”。
車不怕你講得多,就怕你說了卻沒做到。
所以才說,行業的下一步,不是走得更快,而是走得更穩。
智能駕駛賽道還在狂奔,但已經沒有人敢亂提脫手上路了。所有人都知道,在法規之上炫技,是玩火。
而從余承東自首那一刻開始,車圈這場長期懸空的技術PR游戲,終于落地了。
玩笑可以開, 方向盤 不能松。
未來這條路,靠的不再是話術,而是真本事。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最新電商行業資訊,盡在【Top電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