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有山,西邊有河,前邊有車,后面有轍,究竟是先有山還是先有河,究竟你這掛老車走的是哪道轍。”我問deepseek什么是再也不能這樣活,它給了這樣一首歌的歌詞。我又問它,為什么中國汽車再也不能這樣活,它的回答綜合起來就三個字:太累了。
要知道,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不怕苦,不怕累。所有的苦難只是通往勝利的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但自古以來,還有一個不變的道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才有了那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對走過了2025年半數時間的中國汽車人來說,沙場還是那個沙場,但牌桌上的規矩已經發生了更深層的變化。再也不能這樣活是所有人的心聲,但究竟應該怎樣活?
可以看到以比亞迪打響智駕普及為起點,以小米su7將慘烈事故的輿論導向智駕為高潮,以雷布斯親手將YU7碰上神壇做尾聲,智電轉型在按下緩行鍵后,畫出了一條大大的U字型。還可以看到以歐盟關稅的鬧劇為起點,以比亞迪、吉利全面進軍海外市場為高潮,當歐洲電動車排行榜比亞迪第一、小鵬第三時,中國汽車席卷海外的浪潮已經換了玩法。
更可以在數字中得出結論,銷量的增長還是主旋律。但在“一口價”替代了慘烈價格戰的說辭后,這個增長的含金量越來越低。事實上,價格戰只是表象,對當下依然在牌桌上堅持的玩家來說,品牌價值的重構才是核心。
但無論如何,在2025上半年,一會是西風壓倒東風,一會是東風壓倒西風,別人家的孩子看在自己眼里格外香,自己的孩子也要長成優秀的樣子。
更多普通人,再普通不過的選擇
比如說豐田,確切地說是廣汽豐田,就是所有合資品牌眼中別人家的孩子。當鉑智3X一騎絕塵,不僅是15萬第一款搭載激光雷達的合資車,將廣汽埃安霸王龍復刻的合作模式,也讓所有合資車企黯然失色,最落寞的要數同天發布的東本P7了。
從鉑智3X開始,豐田拿出了全面現地化的法寶,中國人在中國市場,站在了豐田體系內從未有過的高度。“合資又行了”的感覺,就是在這一刻回歸。
在豐田之后,南北大眾也向舞臺中心挺進,上汽大眾背后,是上汽集團研發基座支撐,一汽-大眾一口氣從狼堡簽回來十幾款新車,大眾安徽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通用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別克品牌全面交給中國團隊定義產品、設計和營銷,甚至凱迪拉克也僅僅“保留代表性的盾牌設計元素”即可。馬自達接連推出了EZ-6和EZ-60,不僅中國市場一改頹勢,海外出口也格外香。尤其是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的爆款現象證明了兩件事:一是合資品牌點石成金的能力,二是饑餓已久的渠道是有戰斗力的。
乘聯會的數據是,德系品牌6月零售份額回升至16.1%,較5月提升0.8個百分點。中汽協的數據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已連續兩個月回落,距4月70.7%的市占率高點,縮水3.4個百分點。乘聯分會的數據是,6月,合資車企零售51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增長6%。
當然,所有人都相信,中國消費者甘愿為其產品品質與品牌溢價買單。合資車企市占率曾一度高達70%的時代還能夠回去。但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存在的狀態,確實得到了大幅度的壓力緩解。這就是勢能。
還有一個特例就是特斯拉,Model Y依舊一騎絕塵,Model Y+Model 3兩款車型加在一起,讓所有中國品牌電動車,在20萬-35萬市場區間,無論是轎車還是SUV,都有了深深的無力感。要知道,現在的特斯拉用戶,已經不是一線城市的科技精英,不是二線城市的經營白領,而是越來越多的普通人。
但首付8萬,月供3000的Model Y開回家成為更多普通人,再普通不過的選擇,這不是西風又壓到了東風嗎?
AI改變世界,卻改變不了成為小米,學習華為的心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旋律,因為2025年中國車市的輿論場,已經被兩個巨頭牢牢把握,一個是小米,一個是華為。雖然智駕已經被嚴格限定為“智能駕駛輔助”,但AI卻是當下車企不可回避的選擇。
一場春晚,那個步履蹣跚但是能跳舞、轉手絹的機器人,就像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孩子,它讓每一個人仿佛看到了嬰幼兒時的自己,也看到了不遠的未來即將爆發出的AI力量。沒有人會懷疑這種力量將改變世界的面貌。
Deepseek也讓中國人的愛國熱情格外高漲,是一夜之間可以打敗ChatGPT的秘密武器。不知道你注意沒有,在2025年年中,提及ChatGPT似乎越來越少了。Deepseek上車也成為司空見慣的事。雖然對普通用戶而言,這很難感知,但這的確改變了車企研發的能力。
這是東風壓倒西風,而另一種表現方式就是,全員學小米,全體系學華為。大家太想成為小米了。如何成為小米?那就要自己的老板成為下一個雷軍。成為不了雷軍怎么辦?田忌賽馬,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取其下則不入流。所謂成為不了雷軍,至少也能搞出一個企業家IP吧?對不起,還是不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即使把老板的“數字資產”的數據做得再好,也沒有雷軍的號召力。
企業家IP搞不懂,那就做做用戶運營。問題是,別背刺啊?華東某大廠對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反思就是“換代速度太快了”,快到用戶接受不了,一方面傷害一方面運營,用戶可不是圈里養的豬。
小米很成功,但小米學不通,那就學學華為吧。你說小米的成功是因為雷軍,總不能說華為的成功是因為余承東吧?所以,從華為學習的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體系,就被奉為涅磐,成為先進生產力。
廣汽集團掌門人馮興亞說,這家曾經享譽盛名的地方國企正在經歷改革的陣痛。他說之前學豐田,學本田,現在要學華為,學小米。為此,廣汽導入了華為的 IPD 集成產品開發流程,并開展了以研發體系重組的深層次變革。
這是一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跨部門協同的產品開發模式,核心是通過跨部門協作、流程標準化和市場導向,提升產品開發效率與成功率。廣汽、上汽、奇瑞、長城等等都對導入IPD流程寄予厚望,希望用它解決為誰造車,造什么樣的車的難題。
用戶希望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真正在產品上得到實現,是當下用戶最大的情緒價值。工程師、設計師們不是不為用戶造車,而是按照自己心中認為的正確標準,為用戶造車。用戶是需要說服、教育的對象,而營銷某種程度上也是說服教育用戶的過程。
不僅僅是中國車企在這樣做,跨國車企也在這樣做。奔馳、寶馬、福特、大眾、豐田、本田等等一票車企,他們的品牌是在報紙發行也費勁的年代搞出來的。一次全美轉播的比賽,就能左右一個品牌的命運。在移動互聯時代怎么做呢?奔馳也放棄了自己的堅持,成為最后一個全面數字化的汽車大廠。
當然,無論是西風還是東風,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像過去一樣活是沒有未來的,在卷生卷死里活,也是沒有出路的。還是說幾句最開始deepseek給到的歌詞吧:春夏秋冬忙忙活活,急急匆匆趕路搭車,一路上的好景色沒仔細琢磨,回到家里還照樣推碾子拉磨。
所以,再也不能這樣活!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滴汽車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