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內變臉兩次,默茨還想來中國“端飯碗”?真把我們當人傻錢多?
別怪我們翻臉快,是你德國先下手不講理。
24小時之內,德國政府上演了活生生一出“前腳來中國要生意,后腳就背后捅刀子”的大戲。看完之后,不光中國人看清了默茨這位“新總理”的真面目,全世界要是還有誰幻想德國真想修復中德關系,也該醒醒了。
我們先講前半段。
這邊默茨剛放話,要在10月率團訪華,還帶上了一票德企大佬,說是要“恢復中德互信”“重啟經貿合作”。美其名曰“降低風險”,其實就是把中國產業鏈薅得差不多了,現在德國工業喘不過氣來了,才想起誰是真靠山。
一句話說白了:經濟快不行了,想來中國吃口熱飯了。
這要擱幾年前,德國還真有點底氣——你奔馳寶馬、機械制造、制藥化工,那是能打的牌。但如今,中國制造業不再靠德國技術“續命”,新能源、芯片設備、自動化、甚至高端光刻,這些德國人賴以維生的“高地”,中國都在追著打。
默茨想來談生意,當然歡迎,但你得擺平姿態,不要一邊裝孫子一邊掏刀子。
可結果呢?
還沒等中方回應他這“訪華邀約”,德國外交部就跳出來放風,說中國軍艦“用激光瞄準”了德方飛機,是“嚴重的安全威脅”。
咱講道理,如果真是國際海域、真是民用飛機、真是“無害接近”,哪來的激光回應?
但德國自己說漏嘴了:那飛機掛著德軍的武裝人員,臨近中國軍艦,還是你們“過去也試過、這次反應不一樣”。
這不是等于承認——你們這是常規套路了,過去老搞挑釁,人家習慣喊你滾,這次你多來幾次,人家不喊了,直接點你。這不是霸道,是忍夠了。
德國用民航包殼,搭載軍人貼身偵察,這種事誰都知道是玩“灰區博弈”,借著民用外衣干軍事挑釁。一邊是“偵察加挑釁”,一邊是“激光警告”,然后你哭著喊“被欺負了”,這不是倒打一耙,是倒立撒潑。
更諷刺的是,挑釁才過一天,默茨就準備收拾行李來中國“談投資”,這臉皮是真比裝甲還厚。
我們不是不能合作,也不是拒絕德國來,但你得有點起碼的尊重。你又當又立,吃飯砸鍋,嘴上講互利,手上掏著瓦斯槍,這種人,誰敢跟你打真感情?
其實默茨這點路數,一早就暴露了。
就職時高喊“去風險”“減少依賴中國”,講得義正詞嚴,好像德國就是被中國“欺負”了幾十年,才落得今天這副慘樣。可真相是啥?
德國這些年靠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是你自己享受了紅利,反過來卻在華為5G、港口投資、芯片審查、新疆議題上一刀刀地配合美國作妖,自己做了二五仔,還想裝圣人?
說句不好聽的,默茨政府現在這狀態,不是戰略清醒,是戰略迷茫。
你想跟著美國搞壓制中國那一套吧,美國又不給你真資源,只給你任務;
你想靠中國市場救自家工業吧,背后的歐盟議會和鷹派又逼你“講政治正確”。
左右為難,于是就出現了現在這種典型的“聯合政府內訌”現象:外交部配合美國唱強硬,經濟部拿著投標書來中國要飯吃,默茨夾在中間演“雙面人”,臺詞一會一變。
我們不是看不出來這些戲碼,只是懶得揭穿罷了。
但現在,24小時內上演這么一出“打完還想吃”的荒唐劇,就必須得說清楚了:
你德國不是沒得選,是自己非要一邊做商人、一邊當槍手。
這種心態搞外交,不叫現實主義,叫機會主義。
還有人問:中方該怎么回應?其實我們早就回應了:
你要來談,咱談,但你那種“做兩面派還能撈好處”的好日子,過去了。
你要挑釁,那我們就照規矩處理,不用再喊話警告、寫備忘錄了。
你要耍花招,中國沒空陪你演戲,我們干自己的事,強自己的筋骨。
你要真誠合作,那歡迎,但別帶著監控器和發令槍來洽談。
我們早就說過一句話,現在送給默茨總理:
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演,不奉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