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24小時之內,遠在歐洲的德國接連釋放出兩條重磅信息,而這兩條信息無一例外都與中國密切相關。
更值得警惕的是,德方這種“前后不一”的行為模式,讓中方清楚地看穿了默茨政府的真實意圖。
據路透社近日報道:德國現任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計劃于今年十月攜商業代表團訪問中國。
這個時間節點頗具深意,因為就在2024年年末,柏林剛剛完成新一輪國家經濟政策調整。
當前德國正面臨多重挑戰——高企的物價、疲軟的工業體系,以及因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供應危機。
作為國家領導人,默茨非常清楚,要應對這些難題,中國市場的重要性無可替代。
其實早在此次訪華消息傳出之前,默茨就曾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不過他在接受采訪時的說法卻耐人尋味:“我們不會選擇脫鉤,但必須進行風險分散。”
換句話說,就是經濟上需要中國市場支撐,但在政治與安全領域保持高度戒備。
這種做法充分暴露出其政策的雙重標準,而隨后德國外交部門的行為更是印證了這一點……
就在訪華行程公布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德國外交部突然改口,聲稱中國海軍在紅海海域使用激光照射其軍用飛機。
緊接著,德國防長也發聲表示:“這是一次蓄意威脅軍人的行為,中方必須作出合理解釋!”
他們甚至召見中國駐德大使鄧洪波,提出嚴正抗議,并警告此類事件不得再次發生。
但問題在于,中國始終堅持和平共處的外交方針,從未主動挑起過任何爭端。
再者,德國方面的說法本身就存在明顯矛盾,一會兒說是民用飛機,一會兒又提到受傷的是空軍人員,前后表述漏洞頻現。
而且這個時間點也太過湊巧了?
剛宣布要來華訪問,第二天就爆出所謂“激光干擾”事件,這樣的雙簧劇究竟是在演給誰看呢?
事實上,這種指控并非首次出現,此前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也曾指責中國船只使用激光影響軍機飛行。
德國如今舊事重提,目的昭然若揭——無非是想向華盛頓展示對華強硬姿態。
眼下美國正對中國采取極限施壓政策,不久前還將關稅水平提升至驚人的245%。
此時德國提出訪華計劃,難免引起美方對其立場的質疑。
提前上演這么一出戲碼,就是為了向美國傳遞信號:“請放心,我們始終站在你們這邊。”
既想獲得美國的安全保障,又不愿放棄中國市場,這種左右逢源的策略可謂用心良苦。
此事一經曝光,立即在國內引發熱議。
有網民調侃稱:“真把中國當成自動取款機了嗎?這種拙劣的表演也不怕掉價。”
更多人則憤怒表示:“誰還相信什么‘中德友好’?德國這是把兩面派藝術發揮到極致了。”
平心而論,中國對德方一直保持著克制與尊重。
多年來大量進口德國汽車、引進高端制造技術、投資建設多個產業園區,可以說中國為德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可對方卻一邊享用紅利,一邊找茬生事,這種忘恩負義的做法,中國實在沒有必要繼續容忍。
針對此事,中國外交部迅速表態:“中國海軍始終嚴格遵守國際法和相關航行規則。”
一時之間,默茨的形象在輿論場上淪為笑柄,至于他十月份是否還有臉面踏上中國土地,恐怕連他自己都無法確定。
默茨主導的這場“雙簧秀”,實質上為中國敲響了一記警鐘:今日之德國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連接中歐的橋梁。
因此,中國在推進國際合作時,也應更加明確自身立場,設立清晰邊界。可以合作,但絕不允許被利用后反咬一口!
比起紅海上的那道激光,更危險的是我們仍對德國抱有幻想。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