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開始第二次任期之后,越來越發(fā)現(xiàn)美國國內債務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于是希望能夠通過對外沖突轉移內部矛盾,此時他就想起了關稅貿易戰(zhàn)。
但美國勢單力薄,于是他習慣性地將歐盟里面諸多國家拉入進來,妄圖一起展開對中國的經(jīng)濟圍剿,于是歐洲也開始對中國進行關稅制裁。
不過很快,中國也向歐盟27個國家發(fā)布了反制通告。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特朗普竟然調轉槍口,也同樣開始對歐洲出口進行關稅制裁,這是怎么回事呢?
6月份,歐盟突然通過了一項有關國際采購的法案,其中中國的字樣赫赫在列。
他們幾乎用非常嚴厲的語調宣布,之后五年中國生產的醫(yī)學影像設備、一次性醫(yī)療用品等所有醫(yī)療設備都無法進入歐洲市場。
這還沒完,幾天后還宣布歐盟國家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其中的零部件,中國材料占比不得超過一半。
至于為什么這么做,歐盟認為是因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長期不采購歐盟醫(yī)療器械設備,說這是對他們的歧視。
但現(xiàn)在全球化背景下是市場經(jīng)濟,如果你的產品又好又便宜那么沒理由不買,更談不上歧視。
歐盟這一法規(guī)一出,中國商會對此表現(xiàn)出強烈的抵制,說它是干擾市場正常的開放公平競爭。我國商務部也指明了,歐盟的這一舉措明顯是利用經(jīng)濟制裁手段建造貿易保護主義的圍墻。
其實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歐盟對中國商品進行制裁了。早在去年下半年,歐盟就對中國出口的電動汽車加收關稅,明顯是看到中國經(jīng)濟鏈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迅猛眼紅了。
尤其是特朗普,公然用關稅的大棒子要挾歐盟國家要跟著美國和中國對著干。
正當歐盟國家為此舉洋洋得意時,中國針對27國的反制措施馬上就傳來了。對等關稅可是特朗普最喜歡玩的招數(shù),中國這次也給歐盟27個國家用上了。
既然這些國家對中國的醫(yī)療器械惡意制裁,那么中國也對歐盟的醫(yī)療器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我國財政部在7月6日發(fā)布通知,在政府采購當中嚴禁歐盟企業(yè)參與競標。另外,如果對方不屬于歐盟企業(yè),那么他們的產品中歐盟產品也不能超過一半。
除此之外,歐盟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也是大頭。我國同時也對包括白蘭地在內的來自歐盟的主要葡萄酒征收32.2%的關稅。
我國發(fā)言人明確表示了,對于對方首先發(fā)難的行為,我們多次表示愿意談,但對方置之不理,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這一次,中國的劍直指法國,白蘭地出口可是當?shù)氐闹еa業(yè)之一。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歐盟對中國制裁法案正是在法國大力推動下實施的。
中方發(fā)言人多次強調,任何國家妄圖想通過出賣中國利益來換取美國的好處,中國將會毫不客氣的進行制裁。
因此在當前中美貿易戰(zhàn)的大背景下,歐盟向中國發(fā)難明顯是為了通過制裁中國來換取美國的寬宏大量。
但讓歐盟國家都猝不及防的是,美國在最近卻突然反咬一口,對歐洲國家挑起關稅大戰(zhàn)的序幕。
特朗普先是堂而皇之地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要對所有貿易伙伴增加關稅,同時還設置了三個月的窗口期,暗示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找他談判。
如果談判不成,直接增加關稅。還說要在五天之內把所有的關稅信件全部發(fā)送給對方國,同時也會對歐盟發(fā)出征稅信函。
此言一出,歐盟馬上就慫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jīng)幫著美國抵制中國了,沒想到還會遭到特朗普倒打一耙,于是趕緊向美國方面表示愿意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作為交換希望美國對歐盟產品的關稅減免。
但多次談不下來,美歐雙方效果甚微。
七天之后,特朗普甚至對歐盟發(fā)出了最后通牒。如果歐盟國家再不讓步,談判再不取得突破,美國將直接給歐盟產品征收50%的關稅,態(tài)度可謂是非常強硬的。
不過,特朗普也不希望把歐盟國家逼急了,看到歐洲國家遲遲沒反應,于是又將加關稅的最終日期推遲到了下個月,明顯是想給歐盟一個臺階下。
特朗普自上任以來一直奉行的美國優(yōu)先的原則,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美國政府的債務危機已經(jīng)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他只好對所有國家都增收關稅,通過稅款來堵上債務漏洞。首先是和中國宣戰(zhàn),結果什么好處都沒有獲得,那之后只能對日本、歐盟這些“友好國家”動手了,這也是典型的捏軟柿子的行為。
如此看來,只要歐盟沒有能夠滿足美國的需求,之后特朗普的反制措施還是會接踵而至的,可能這就是美國政府所說的“讓美國更偉大”的表現(xiàn)。
不過,在和中國博弈的過程中,美國已經(jīng)露出馬腳了。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早就被證明了這只是他的三板斧,主要起到一個虛張聲勢的作用。
他動不動就是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一二百的關稅。如果其他國家被這一舉動嚇到了,那么就會中了特朗普的招數(shù),如果一開始扛住了,那么特朗普反而會知難而退,先把關稅爭議按下不表,再通過談判“好商量”。
經(jīng)過這么一遭,歐盟總算明白了,之前原本是二打一的局面現(xiàn)在卻突然成了三方會戰(zhàn),夾在中美兩個大國中間受窩囊氣,還被這兩個對手打得鼻青臉腫。
歐盟國家也看清楚了美國的真實面孔。從二戰(zhàn)結束開始,美國就開始布置了一個大的局。先是通過砸錢扶持歐洲經(jīng)濟復蘇,最終將整個歐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這是典型的養(yǎng)羊戰(zhàn)略,現(xiàn)在美國的資金周轉捉襟見肘了,那么養(yǎng)肥了的羊也到了該殺的時間。于是才開始了對歐盟幾十個國家土匪式的敲詐勒索。
目前來看,歐洲國家只有盡快認識到和美國站在一起沒有出路,和中國進行談判才是未來。
要知道,現(xiàn)在的中國和幾十年前有著本質的差別。曾幾何時,國家上的各種游戲規(guī)則都是美國以及歐洲國家制定的。
而當時中國在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都不占優(yōu)勢,西方國家隨便拿出一個就能卡中國的脖子。
現(xiàn)如今,雖然歐盟同樣在某些方面對中國進行技術制裁,但中國明顯手中有了更多的底牌。
首先稀土加工產業(yè)中國能占到全球90%。一旦停止向歐盟銷售原料,那么歐洲國家的風電渦輪機將直接斷產。
還有太陽能板,中國的產品已經(jīng)擁有歐洲70%的市場,一旦中國停止供應,那么歐洲的電價可是要成倍上漲的。
更讓歐盟不敢輕舉妄動的是,中國經(jīng)過幾十年的招商引資,許多歐洲國家的主要品牌企業(yè)都在華投資超萬億。
另外,德國的大多數(shù)車企用的是我國寧德時代的新能源電池;法國超市貨架上擺滿的更是中國生產的服裝。一旦中國用同樣的方式對待這些企業(yè),那么歐盟的關稅大棒終究還是會打到自己身上。
合則兩利,斗則兩傷。雖然歐洲各國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長期存在搖擺不定的態(tài)度,甚至有點迷失自我。但在未來歐洲只有加強自主性和理性,才能應對各方的挑戰(zhàn)。
其實中歐雙方實際上也正向著這一目標而努力。中國商務部長應邀和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進行視頻對話,已經(jīng)對電動汽車達成磋商的協(xié)議。
匈牙利外交部長也表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要更好地確保歐盟和中國不會發(fā)生關稅戰(zhàn)爭。
許多歐洲官員也轉變態(tài)度,大力支持中國企業(yè)制造商投資歐洲。例如,比亞迪在匈牙利投資設廠,奇瑞也獲得了西班牙國家的青睞。
歐洲之前犯的錯誤在于,既想用關稅制裁的方式討好美國,維護跨大西洋經(jīng)貿關系,同時又舍不得中國市場這塊兒大的肥肉。
一方面,以為能夠用高科技卡住中國的脖子,另一方面,沒想到失去中國產業(yè)鏈供應,他們啥也不是。
殊不知,貿易保護主義根本實現(xiàn)不了保護的目的,反而會讓對手變得更加強大,讓自己的朋友變成敵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