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市潘集區,一股深學細悟、真抓實干的清風正悄然浸潤著基層治理的每一寸土壤。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在這里并非停留在會議文件和理論研討的層面,而是化作了黨員干部丈量民情的腳步、溫暖民心的行動,最終結出沉甸甸的民生碩果。
空巢不空“心”,網格暖流潤桑榆
泥河鎮柳葉社區的空巢老人陳淑霞,如今心里格外踏實。社區建立的“網格員+志愿者+黨員”聯動機制,讓定期探訪成為常態。網格員蔡伊和黨員志愿者周治芳每月必到,不僅關心她的身體狀況,還主動代購糧油、代繳水電費。更讓陳奶奶暖心的是,上個月社區醫護人員專程上門為她細致體檢,還耐心講解了高血壓的日常護理知識。“以前總擔心有個頭疼腦熱沒人管,現在好了,這些‘孩子們’常來,還帶醫生上門,心里熱乎乎的!”陳奶奶摩挲著社區送來的端午“暖心包”,臉上漾起安心的笑容。
病有所醫“近”,健康守護零距離
對于家住夾溝鎮潘東新城的李永貴老人來說,去鎮里衛生院曾是件費時費力的麻煩事。如今,在潘東新城內新設的醫療延伸點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午飯后,他溜達幾步就能到延伸點找醫生量量血壓、咨詢用藥。“走幾步路就到了,醫生護士都熟,跟家里人一樣!”李永貴老人滿意地說。這個延伸點的設立,正是潘集區衛健部門聚焦群眾“看病難”痛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關鍵一步。
區衛健部門以中醫藥文化為紐帶,結合傳統節日,精心組織“中醫敬老”“中醫進社區”等系列活動,將專業貼心的醫療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基層醫療體系正逐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便捷的暖流直抵心坎。
蓋章不再“難”,數據跑腿民省心
“真沒想到,現在往鎮上跑一趟,就把事辦妥了!省了多少腿腳功夫!”6月9日,在蘆集鎮經濟發展辦公室里,蘆集村村民金偉成的感慨道出了群眾的心聲。過去,為了開一份“未享受搬遷安置待遇證明”,村民得去村委、跑鎮里、到礦上,耗時費力。而如今,得益于鎮里大刀闊斧的流程再造與機構改革,他只需在村部填好材料、簽上字,村居辦事員隨即傳送到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后續核查環節由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對接各方“一站式”完成,核實未享受后,他拿著所需的證明材料到鎮里即可直接蓋章。真正做到章為民所蓋,蓋到實處;事為民所辦,辦就辦好。
蘆集鎮的改變,正是潘集區“群眾點題、部門答題、紀委監督”機制在基層煥發活力的縮影。該鎮還將“六尺巷”調解智慧融入基層治理,司法所聯合村干部成功化解了多起因侵占公共道路引發的鄰里糾紛,法治力量悄然守護著鄉村的和諧安寧。
在潘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清風,正轉化為照亮每個平凡日子的人間煙火,于無聲處繪就了民生幸福最厚重的底色。(譚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