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新修訂《上海市紅十字會條例》正式施行,為新時代上海紅十字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能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三年來,上海各級紅十字會以新修訂《條例》為依據,對標“走在前、做表率”要求,堅持依法興會,聚焦主責主業,主動開拓進取,在多個領域打開了新局面。
守護生命,
“救”在身邊提升韌性安全
2025年4月8日,清明時節的風裹著幾分乍暖還寒的涼意。在上海街頭,一名男子突然倒地,面色鐵青。上海暢銘保安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程熠彪發現后立即展開急救:快速判斷患者意識與呼吸,邊用手機打開免提撥打120,邊持續實施胸外按壓,同時不斷地呼喊著患者。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過去了……,直到患者呼出了一口氣,恢復了自主心跳,程熠彪才顫抖著雙臂癱坐在地上,隨后一直在旁照顧患者到120到來,才默默離開。
“當患者恢復心跳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急救不是專業人員的獨有技能,而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生命鑰匙。”程熠彪說。
2024年和2025年,“培訓8萬名持證應急救護員”連續兩年被列為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這是新修訂《上海市紅十字會條例》施行以來,上海市紅十字會承擔的首個市政府實事項目。程熠彪正是在去年6月通過實事項目培訓,取得了紅十字救護員(初級)證書。如今,他所在的公司已實現管理層工作人員全部持紅十字救護員(初級)證書上崗,并逐步擴散至更多的一線保安工作人員。
為做好此項工作,上海市紅十字會有效整合內外部資源,形成“市-區-街鎮”三級高效協同機制和規范化管理體系,并依托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全周期線上管理。根據群眾需求,推出組合換證模式、全線下教學和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提供夜間和周末課程,靈活設置救護培訓課程。積極推動救護培訓進入鐵路、寶鋼、公安行業從業人員職業培訓體系,并與學校、部隊、企業、消防、社區、養老機構、文旅等不同群體開展合作,努力使紅十字救護員遍布各行各業。此外,還與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合作組建市紅十字救護志愿服務隊,全面融入全市應急救援體系,助力韌性安全城市建設。
2024年,該項目共完成培訓102225人,完成率為127.78%,滿意度調查結果為99.10分,在全市34個實事項目中排名第二。目前,上海市紅十字會正積極協調,與市衛健委“在全市居民小區和重點公共場所增配7500臺自動式體外除顫器(AED)”實事項目結合,做到AED設在哪里,救護培訓就跟到哪里,全力織密“救在身邊”安全網。
為推進落實新修訂《條例》將紅十字應急救援納入政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體系、紅十字備災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納入當地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的要求,上海市紅十字會與市應急局、市地震局等部門全面推進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合作協議的落實,先后于2022年成為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于2023年成為市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加強了災害響應組織保障和信息共享,完善常態化合作機制。同時,研究制定《上海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扎實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切實增強救災救援實戰能力。開展應急救護、心理急救、醫療救援等增能培訓,拓展水上救援科目訓練。選派賑濟、醫療隊員參演“滬應-2024”東方樞紐建設工程災害防御實戰演練,完成轉移安置點醫療保障任務,加快融入本市綜合性應急救援工作中。
目前,市、區兩級紅十字會共組建30支應急救援隊,做到了每個區都至少有一支紅十字救援隊。積極參與紅十字應急救援東部協作區工作,共同應對區域重大災害。連續四屆參與長三角國際減災和救援博覽會,協同蘇浙皖閩四省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會援外物資站,共同展示區域優秀紅十字救援隊風采和紅十字應急救援裝備。每年組織志愿者參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馬拉松賽等的紅十字應急救護服務,在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中發揮了紅十字會的積極作用。
“新修訂的《條例》為上海紅十字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根本保證。全市各級紅十字會將繼續堅持依法辦會、依法治會、依法興會,有效揮好紅十字組織在開展人道救援、服務民生保障、參與基層治理、推動文明建設等領域作用,在助力上海成為更加安全、更具韌性、更有溫度城市的過程中發揮人道的獨特作用,力爭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紅十字力量。”上海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李江英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