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商工部長皮尤什·戈亞爾的一句話在網上傳開了:“印度將從實力地位出發與美國談判。”這話聽著簡單,但意思挺硬氣,就像在說:中國能跟美國對著干,印度也行。特朗普不是動不動就拿關稅嚇唬人嗎?印度這回不慫了,莫迪政府擺出架勢,要讓美國瞧瞧新德里的真本事。背后有啥底氣?有啥后招?咱們一塊兒看看。
先說說這事兒的來龍去脈。美國和印度談貿易,不是一天兩天了。特朗普政府給印度設了個最后期限,原本是7月9日,后來拖到8月1日。要是談不攏,美國就給印度商品加稅。這招特朗普對日本韓國都用過,一點不給面子。印度這邊呢?戈亞爾在7月5日的會上直接放話:印度不急,國家利益最重要,啥截止日期都管不著咱們。他還掰著手指頭數了莫迪政府的成績:這幾年,印度跟毛里求斯、阿聯酋、澳大利亞簽了自貿協定,還跟歐洲幾個國家,瑞士、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搞定了協議,最近又拿下英國。這些協議幫印度商品打開了新市場,賣得歡了,腰桿也硬了。戈亞爾說:“我們自信,能跟任何國家競爭。”這話樸素點講:印度覺得自己不是小角色了,貿易上站得穩。
印度為啥這么自信?數據不會騙人。2024年,美印貿易額有1290億美元,印度順差457億意思就是美國買印度貨多,印度賺得多。今年頭五個月,印度對美出口從141.7億漲到172.5億,東西賣得更火了。美國離不開印度貨,比如汽車零件、IT服務這些。戈亞爾拿這些當王牌,談判時心里有底。
但印度也不光靠嘴皮子,自貿協定是實打實的后盾。跟澳大利亞簽了協議,印度牛肉水果出口量翻番;歐洲那邊,制藥和軟件生意紅火。英國那單子更值錢,倫敦金融城幫印度拉外資。印度覺得,這些協議讓經濟更有韌性,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砸不動。
印度這么硬氣,家里頭也不消停。反對黨國大黨盯著莫迪呢,領袖拉胡爾·甘地放話:“莫迪遲早對特朗普低頭。”農民團體更鬧得兇,天天警告政府別讓步。莫迪心里清楚,農民手里有選票,真要惹毛了,下屆選舉懸。轉基因不是小事,社會上也吵成一團。印度政府讓步了,農村一亂,啥都白搭。
戈亞爾說硬話,一半是給國內聽的,讓老百姓覺著莫迪政府沒慫。美印關系論壇主席穆克什·阿吉點破了:“印度咋做都被看成屈服,兩頭不討好。”壓力大歸大,印度政府挺住了。他們給美國提了折中方案:降點美國商品的關稅,換勞動密集型產品優先權。但核心利益,寸步不讓。樸素點說:印度不想翻臉,但要公平交易。
壓力之下,印度沒光耍嘴炮,后招挺實在。戈亞爾提的自貿協定就是大殺器。跟阿聯酋合作,印度石油進口省了錢;澳大利亞那塊,鐵礦出口順風順水。這些讓印度經濟有緩沖,關稅威脅扛得住。更狠的是報復性關稅。7月4日,印度向世貿組織通報:美國對汽車零件加25%關稅,影響印度28.9億美元出口,印度要“以牙還牙”,征等額關稅。
印度叫板美國這事兒,結局難說。印度自信滿滿,但實力上還有點虛。經濟上,汽車和IT業剛起步,轉基因爭議沒解。特朗普反復無常,可能再延期,也可能真加稅。不過,印度態度明擺著:要談就公平,別嚇唬人。
美印要是達成協議,印度能拿勞動密集型產品優先權;談不攏,報復性關稅就是雙輸。莫迪政府這步棋,說白了是試水。中國能強硬,印度也能。長遠看,印度要是靠自貿網絡穩住經濟,真能“從實力出發”。但印度嘛,大家都懂的。
總之,印度這回叫板特朗普,不是空喊口號。戈亞爾的硬話、自貿協定的后盾、報復性關稅的威脅,都顯出印度想當個硬骨頭。莫迪政府頂著國內壓力,紅線畫得清楚:農民利益、國家產業,動不得。印度學中國那套,走自己的路。讓美國見識印度的“實力”,談判桌上,印度不再是配角。8月1日快到了,咱們看看印度是真硬氣,還是虛張聲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