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情報界和國防情報局近期發布的兩份評估報告——《2025年度威脅評估》和《2025全球威脅評估》——將中國視為對美國全球利益的頭號威脅,解放軍的快速現代化被描繪成“對手窒息”的強大力量。然而,報告中不僅渲染了中國的軍事崛起,也暴露了美國自身的戰略焦慮與冷戰思維。解放軍是否真的強大到讓美國“窒息”,還是美國在為遏制中國尋找借口?
根據報告,解放軍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令人矚目的進步,目標是到2049年成為“世界級軍隊”。報告指出,中國2025年名義軍事預算為2470億美元,實際開支可能高達3040億至3770億美元,涵蓋研發和國防工業補貼。這些資金推動了解放軍在海軍、火箭軍、地面部隊及太空、網絡等領域的全面升級。
解放軍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號”已開始海試,預計2025年具備作戰能力,標志著中國在遠洋作戰和區域控制上的突破。報告強調,解放軍正增強西太平洋的“反干預能力”,旨在限制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行動。
解放軍火箭軍部署了約900枚短程彈道導彈、1300枚中程彈道導彈、400枚洲際彈道導彈及400枚陸基巡航導彈。其中,東風-27彈道導彈配備高超音速滑翔彈頭,射程達5000至8000公里,具備打擊關島、夏威夷甚至美國本土的能力。報告特別提到,中國可能正在研發常規武裝的洲際導彈,進一步提升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美國人估計,中國核彈頭庫存已超600枚,到2030年可能超過1000枚,包括低當量精確打擊導彈和洲際導彈,旨在構建多樣化的核威懾體系。
中國擁有超1000顆衛星,其中約500顆用于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僅次于美國。到2030年,中國計劃發射數千顆巨型衛星,與美國星鏈競爭,增強全球通信和定位能力。此外,解放軍網絡空間部隊被指針對美國政府和關鍵基礎設施進行持續網絡入侵,竊取知識產權和敏感數據。
這些進展表明,解放軍正在從區域性力量向全球性力量轉變,特別是在西太平洋和印太地區,其能力已對美國構成直接挑戰。報告尤其強調解放軍對臺灣的潛在武力統一能力,以及挫敗美國干預的戰略準備。
報告中,解放軍的現代化被描述為“挑戰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直接威脅,特別是在高超音速武器、核力量、太空和網絡領域。然而,這種“威脅論”背后隱藏著多重動機。
首先,報告為美國軍費擴張和盟友動員提供依據。其次,報告的冷戰思維凸顯了美國對失去全球霸權的焦慮。稱中國尋求“重塑國際秩序”,并指責其通過網絡攻擊和惡意影響活動削弱美國影響力。然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反駁,強調中國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目標是實現民族復興與和平發展。
解放軍的現代化無疑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報告也暴露了其局限性。例如,中國的軍事預算雖增長迅速,但與美國的8000多億美元相比仍有差距。解放軍的航母數量和經驗遠不及美國,核彈頭數量也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評估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偏見。報告將中國的正當發展解讀為“威脅”,卻忽略了美國自身在太空軍事化、網絡攻擊和全球軍事部署中的主導地位。相比之下,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更多是防御性和區域性的,重點在于維護國家主權和地區穩定。
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言,美國應放棄“以遏制打壓為名的戰略競爭”,解放軍的現代化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而非威脅他國。美國如果因此而焦慮,那以后可能真的會窒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