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如今爆火的康輝。
但在70后、80后的記憶里,《新聞聯播》往往和李瑞英的名字有著密切的聯系。
李瑞英曾主持《新聞聯播》長達28年時間,除此外,她還主持過香港回歸、北京亞運、央視春晚等等。
因為工作中零失誤,所以她被譽為“央視最可靠的主持人”。
可就在某天晚間新聞開播前的五分鐘,她突然接到了家里保姆的電話。
電話那頭,保姆哭著喊:“孩子墜樓了,全身是血……”這一刻,李瑞英原本可以丟下話筒、撂下崗位沖回家的。
但她沒有,她只說了22個字,然后含淚走進了直播間。
毫不夸張地說,李瑞英幾乎把一生都交給了鏡頭,交給了事業,卻唯獨虧欠了兒子。
01
很多人以為,央視主持人一定出身名門,是“科班出身”的佼佼者,但李瑞英卻是個例外。
她出生在北京一個很普通的工薪家庭,在她之前,家里人壓根沒有人從事新聞事業,而且她的人生規劃里,也沒有這個選項。
人生方向的轉折,出現在高考那年。
當時,李瑞英陪同班好友一同前往北京廣播學院考試,期間,朋友說了一句:“你聲音條件挺好,要不要一起試試?”
李瑞英果然拿起稿子朗誦了起來,她想:“就算沒選上,也沒有關系!”
那天,在考試學校的門口,李瑞英遇到了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她突然有個想法,找個人聽自己朗讀,這樣考試也不至于太緊張。
于是,她就對老爺爺說:“幫忙聽一下自己讀得怎么樣”。她誠懇的態度,讓老人欣然答應。
老人聽完后,笑著鼓勵說:“小姑娘讀得不錯,可以考考。”李瑞英聽后,滿心歡喜地走進了考場。
結果,她真的被成功錄取了,而且后來她才知道,那位老人正是著名播音專家張頌老師,這一段小插曲,也成為她命運的轉折點。
雖然李瑞英從小的夢想并不是主持人,但她抓住了機會,并把這份偶然變成了畢生事業。
02
進入北京廣播學院后,李瑞英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要想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足夠拼。
之后為了練好普通話,她做到了隨身帶新華字典,沒事就背,背熟一頁就撕一頁。
有一次同學打趣她:“太拼了吧”,她笑笑說:“多認一個字,可能就少錯一句話。”
后來她在央視說了無數句話,卻一句都沒錯。
畢業后,李瑞英被分配到江蘇電視臺做基層記者,從剪輯到外采,什么臟活累活都干過。
那時候,她并不漂亮,也不搶眼,但踏實肯干,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1984年,憑借過硬的專業能力,李瑞英在天安門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直播。
1986年,她被央視調回北京,1987年,她登上《新聞聯播》的主播席,一坐就是二十多年。
從配角做到主角,李瑞英的播音路沒有捷徑,只有硬撐。
03
雖然事業有成,可是對家庭,李瑞英卻充滿了虧欠。
進入央視后,李瑞英和青梅竹馬的男友張宇燕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因為工作繁忙,他們一直沒要孩子。
直到30歲那年,在丈夫和家人的一再勸說下,李瑞英才勉強騰出時間生了個兒子。
可惜的是,孩子出生后,她的工作更忙了。
那時《新聞聯播》開始嘗試改為直播,容不得半點差錯,節目開播前10分鐘拿到稿子都是常態,一切都必須精準到秒。
就在這樣的工作節奏中,李瑞英錯過了兒子的成長,甚至后來兒子在家中不慎墜樓,她也沒能第一時間趕到。
1998年的一天,李瑞英正在準備晚上的直播,手機忽然連續震動個不停。
原本這個時候她是不會接電話的,后來看到是家里打來的才接起來。
電話接通后,她聽到保姆哭喊:“孩子墜樓了,渾身是血……”
那一刻,李瑞英整個人都僵住了,她本能地往外跑,可才沖到樓梯口就停了下來。
節目馬上開播,換人已經來不及了,她咬緊牙關打電話回去,顫抖著說:“冷靜聽我說,先打120送孩子去醫院,直播完我馬上過去。”
直播那晚,她眼角泛紅、手指微抖,但鏡頭前她沒有露出一絲破綻。
全國觀眾都以為她一如往常,可她的心,已經被撕碎了。
節目一結束,她飛奔到醫院,在走廊里看見丈夫,她終于崩潰了,蹲在地上哭得說不出話。
所幸孩子命大,搶救成功,但也給李瑞英留下了隱痛,這位“全國最佳新聞工作者”,卻在兒子最需要她的時候,沒能在身邊。
04
從那以后,李瑞英的人生態度慢慢發生了變化,她開始推掉很多節目,不再頻繁出鏡,只保留《新聞聯播》這一個崗位。
她不再追求做最多的節目,而是希望能抽時間陪伴家人,彌補過去的虧欠。
2014年,李瑞英正式退休,她將話筒交給康輝,外界都說她退得干脆,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該離開了。
退休后的李瑞英并沒有閑著,而是回到中國傳媒大學做教授,還擔任了全國播音主持委員會會長,繼續為行業培養新一代的新聞人。
相比過去的鏡頭,她更喜歡站在講臺上講責任和專業,她說:“播音不是表演,而是信任的傳遞。”
從一個陪考女孩成長為新聞戰線的標桿,李瑞英不靠出身、不靠捷徑,靠的就是那股沉得住氣、熬得住苦的堅韌。
在這個速食時代,李瑞英的堅持或許顯得有些“笨拙”,但正是這份不討巧的踏實,讓我們記住了她,也敬重她。
她代表的,不僅是一個時代的聲音,更是一種人格的沉穩和分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