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夏金陵之旅,途中讀程大利先生“黃賓虹藝術思想十詠”,依韻唱和八首)
一、濃縮了歷代先賢智慧與文化精華的書法藝術是一條流傳有序、生動活潑的傳統文化大河。中華民族繪畫藝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書法用筆為基礎的筆墨精神與筆墨技法的精進史。中國畫重文化,有了文學、詩詞、書法、歷史、哲學的文化滋養,其氣質、格調、氣象自是不凡,這是長期浸潤出的高貴典雅的人文內美與生命氣息。畫家個人是核心,文如其人、詩如其人、書如其人、畫如其人,直抒胸臆,氣概成章,博大沉雄,風規淡遠,良有以也。
自古書畫共淵源,
日月清輝定法存。
一管柔毫書萬象,
千般詩意透神魂。
二、究竟是我畫畫,還是畫畫我?風格就是人啊!不要裝前衛,不要裝古意,不要大動作,不要故作高深和裝模做樣,藝術貴自然,風格即人格。過度證明自己往往顯得虛假與做作,是缺乏自信與能力的表現。畫家自帶時代氣息與生命節奏,超然拔萃,氣象沉雄,格調清雅,獨具風貌就是時代氣象,不言新來自創新。但凡有大成就之人,無不是靈魂純潔,人格獨立,精神自由。
清新淡雅是風神,
一任天然貴本真。
筆力沉雄開氣象,
疏渝澡雪格超塵。
三,深沉與空靈是意象美的兩途,藝術家在深沉和空靈之間穿越尋找一種平衡。平衡不是平均,時重深沉,時重空靈,各呈其美。真性為空,講究留白,直指人心。知白守黑是東方哲學智慧。空是物象之外的精神的逍遙,有氣韻流動。澄懷觀道,靜以求之,動靜相宜,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如果說作品中的千筆萬筆和色彩絢爛是中國畫中的土豪,那雅正、空靈、簡約則是中國水墨畫中的風度、格調與貴族氣派。
出神入化手頭功,
氣韻天成造化融。
畫有陰陽玄且妙,
拈花微笑是虛空。
四,作畫時是筆墨服從于形,還是形服從于筆墨?對一般畫家而言形第一,筆墨為形服務;對大寫意畫家而言,筆墨第一,形為筆墨服務。返虛于渾,積健為雄。陽剛而秀潤,澹蕩而渾厚,樸拙而天真,自然而清新,最能反映中國美學的本質。筆墨要老、厚、拙;構圖要簡繁相宜,有勢,有氣,有韻;境界要博大沉雄,浪漫神奇,自然而然,意悲而淡遠。
興來落筆力千鈞,
一樹梅開綻萬春。
曲直橫斜何可測,
虬枝蒼桿老嶙峋。
五,在筆墨的自由揮灑中呈現出生命本源的氣象和輝光,達到寧靜中見歡愉,平和中生出絢爛的大自由境界。誠如老子《道德經》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隨意揮灑,無法而法,似詩似禪,又非詩非禪,出神入化,物我兩忘。
天香國色發華滋,
紫姹紅嫣妙漫姿。
解帶寬衣君已醉,
紛披老筆畫師癡。
六,翻開一部中國繪畫史,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南北宋,再到元明清、民國,史上留名的大畫家都是文人,他們無不能文、能詩、能書,或通禪、為佛、為道。中國畫的內美是畫家澄懷觀道、凈化靈魂之后的內在精神,是從內在情感出發自然呈現出的藝術中的神韻、文雅、趣味與氣格,體現的是中國文化與大寫意主義的意象審美哲學。
風吹落葉一山秋,
無有喜歡無有愁。
蒼狗白云觀變幻,
鴛鴦魚戲鏡中收。
七,在中國文學藝術的審美體系中,怎一個“殘”自了得!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完美即死亡,殘缺之美才是真正的美。如果把完整、完美作為藝術審美的起點與終點,那就把中國藝術看得過于簡單和膚淺。似而不似、臟而不亂、辣而不燥、笨拙而不死板最具藝術個性,也最耐人尋味。這種美的呈現需要藝術家的天分、外加一個有趣而的靈魂。
日長閑覺無馀想,
潑撒煙云寫大荒。
剩水殘山隨意去,
別生愁緒轉蒼茫。
八、高雅的文學藝術,能使人感悟到心靈的至真、至善、至美。如果有一天中國重新成為世界最強國,所依賴的一定是我們的文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在文化藝術上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大氣磅礴、浩然正氣是中華文化的原生氣質與動力,也是大國復興的時代主旋律。陽剛正氣是一種大胸懷、大氣度、大忍耐、大堅持。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一個大家輩出的時代,一定是一個陽剛正氣得以充分彰顯的時代。
百年風雨歷滄桑,
北望昆侖日月光。
家國興衰同一事,
夔龍騰起大文章。
但凡學問皆與人生命有關。沒有坎坷磨難、沒有悲苦孤獨、沒經歷世態炎涼怎會有人性深刻?沒有人性深刻怎會有胸中波瀾?沒有胸中波瀾何來生命力度與詩意?沒有生命力度與詩意哪來超越自我的精神崇高與人生擔當?關注時代,人格獨立,心地善良,畢生求索,認真讀書,真誠專注,不隨大流,不做世俗的人質,慢慢修煉,至晚乃成。
(文/湯立)
畫家簡介
湯立,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傳媒學院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湯立中國畫工作室導師。早年從事現代山水畫創作,曾經應邀在日本、英國、美國等多國舉辦個人畫展;后主攻大寫意花鳥畫,偶作寫意人物。曾在北京、江蘇、山東、河南、江西、廣東、甘肅等多地美術館、博物館舉辦畫展,廣獲好評。他具有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中、西兩方面藝術學養,能文、能詩,擅長書法,是當代新崛起的一代中國寫意畫大家。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和《人物·訪談》欄目分別播放其藝術專題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