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晚,中國美術學院發布訃告稱,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峰,因病醫治無效,于7月8日14時30分在浙江杭州去世,享年93歲。
令人扼腕的是,在今年3月1日,其夫人、同樣成就斐然的著名藝術家宋韌同志的生命同樣定格在了93歲。
肖峰和宋韌出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動蕩歲月,成長于革命和戰爭的年代。這對畢生奉獻給藝術與革命事業的伉儷,在2024年相繼離世,令人深切緬懷。回顧他們的一生,其從軍經歷為他們的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肖峰
以畫筆為武器投身革命
1932年2月,肖峰出生于揚州江都一個農民家庭。當抗日的烽火燃遍神州大地時,年幼的肖峰在家鄉見證了新四軍將領陳毅、粟裕等英雄人物的風采。1940年,郭村保衛戰打響時,戰斗地點距離肖峰家只有兩三里路。
年僅8歲的他跟隨擔任兒童團干部的二哥,協助新四軍后方醫院傷員擊退了敵人一個連的進攻。1942年初,一個名震一時的少年抗日文藝團體——“新安旅行團”來到蘇北抗日根據地。這個由陶行知創立的團隊,走遍全國18個省,行程5萬余里,用文藝宣傳抗日。得知消息的肖峰毅然決定投奔。
在交通站同志的護送下,年僅12歲的肖峰加入了這支特殊的抗日隊伍。在新安旅行團,肖峰的文藝天賦逐漸嶄露頭角,尤其是他的美術特長,使他開始拿起畫筆,為革命吶喊。肖峰用鍋灰作墨,紅土代色,到處刷寫大標語,畫墻頭壁畫。他們的標語甚至寫到日寇據點邊上,令敵人心驚膽戰。
肖峰記得,侵華日軍在一份情報中寫道:“蘇北新四軍除了七旅、八旅、十旅以外,又增加一個新旅。”因為他們在每一條標語后面寫“新旅宣”,敵人誤以為新四軍又增加了一個旅的兵力。
他深入前線,以畫筆為武器,繪制宣傳畫鼓舞士氣,甚至隨軍行動繪制作戰地圖,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錘煉意志與技藝,從而奠定了一生的美術基礎。
▲肖峰被選送蘇聯
1950年,經歷過戰火淬煉的肖峰迎來了人生轉折——他考入杭州國立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受教于林風眠、黃賓虹、潘天壽、莫樸等大師門下。四年后,他以優異成績被選送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深造,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留蘇藝術家。
在列賓美院的六年時光里,肖峰如饑似渴地吸收西方油畫精髓。1959年,他的畢業創作《辭江南》一舉奠定了其作為現實主義油畫家的重要地位,使他榮獲了“藝術家”稱號。這幅描繪新四軍告別江南百姓的作品,至今仍被列賓美術學院珍藏。
▲1960年,肖峰創作《辭江南》
1960年,肖峰學成歸國,回到母校浙江美術學院任教。他將在蘇聯學到的油畫技法與中國革命題材相結合,創作出《六三罷工》《創業的年代》等一批重要作品,被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等國家級機構收藏。
肖峰擅長油畫,其畫造型堅實,運筆豪放與工細相間,色彩和諧高雅,尤以善用銀灰調子見長。所作歷史畫,多取材于早年親身經歷,富于真情實感,亦喜作人物、風景。代表作如《辭江南》(刻畫新四軍撤離根據地時軍民魚水情)《戰斗在羅霄山上》《拂曉》《飲馬揚子江》《耀邦同志》等,氣勢恢宏,充滿革命激情與歷史厚重感。
出版有《肖峰、宋韌油畫集》《歲月履痕——肖峰、宋韌作品集》《肖峰油畫作品選集》等十余種畫集,《談藝論美》《歲月留痕——肖峰談藝錄》《油畫色彩與技法研究》等文集。
擔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13年
中國美術學院成立97載,肖峰曾任院長13年(1983-1996年),為中國美院的改革與發展,為中國藝術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肖峰
在辦學實踐中,他力主開放包容,積極推動教學改革與國際交流,深刻影響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格局與發展方向。
他率先在巴黎國際藝術城設立工作室,為中國藝術家打開國際視野;引進萬曼壁掛研究所和趙無極講習班,以當代藝術實驗激活傳統;創立中國美院出版社和《美術報》,構建學術傳播體系……這些舉措推動中國美術學院形成了“中國精神與全球視野”交融的學術氛圍,使中國美術學院成為新時期藝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在學科建設方面,肖峰以實驗精神推動教學改革。他在國畫系支持當代水墨實驗,在油畫系倡導具象表現探索,專項扶持綜合繪畫與環藝專業建設,最終促成這些新興學科的獨立建制。這種鼓勵多元發展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傳統美術教育的單一模式,為后來中國藝術教育的學科多元化提供了重要范式。
在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13年中,肖峰繼承了從林風眠到潘天壽的辦學思想,在新時期又有新發展,為中國美院的改革與發展,為中國藝術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望肖峰的治校歷程,實則是中國美術教育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縮影——他以"國美旗幟"凝聚精神,以“時代擔當”引領變革,以“創新思維”開拓未來,不僅為中國美院規劃了發展藍圖,更為整個中國藝術教育的現代化轉型樹立了標桿。
2024年10月24日,肖峰被授予“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頒獎詞中提到:“肖峰先生是一位以中國式審美融合西畫技法來表現歷史和時代的油畫家。其代表作如《辭江南》《戰斗在羅霄山上》《蘆葦叢中任我行》等,追求油畫民族化,作品色彩靈動,情感真摯,充滿深邃的歷史與人文思考。他長期擔任中國美術學院領導,為推動我國美術教育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革命藝術伉儷繪就時代畫卷
肖峰的夫人宋韌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培養的第一代杰出女油畫家。
▲肖峰與宋韌
1932年,宋韌出生于山東榮成。她的父親宋澄是榮成籍著名烈士,是膠東抗日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后因積勞成疾,1941年底于魯南革命根據地去世,終年31歲。
盡管與父親相處時間短暫,但父親的革命精神深深影響了宋韌,成為她一生的精神支柱。
宋韌的藝術之路同樣發軔于革命隊伍。宋韌9歲時便由抗日根據地政府撫養長大,童年時期就參加了抗日宣傳工作。1946年在解放區文工團、新華書店等地繼續參加革命文藝宣傳活動。
她在艱苦環境中磨礪藝術才能,用畫筆服務革命斗爭。在革命隊伍中的經歷,為她日后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1954年,宋韌畢業于華東藝專(今南京藝術學院),同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進修,1956年留該校油畫系任教。
1959年,宋韌與肖峰結為伉儷。1961年自中央美術學院調至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執教。1973年至1983年,在上海油畫雕塑院專職從事油畫創作。1983年調回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
她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并獲獎,為中國美術館、中國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及新四軍紀念館等地收藏。
作品曾先后在法國、美國、日本、奧地利、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并多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著有《紀念宋澄文集》《肖峰、宋韌油畫選》《歲月履痕——肖峰、宋韌油畫集》《油畫技法》等多種出版物。
肖峰與宋韌在革命激流中成長,他們同為戰爭的親歷者,在“硝煙下的學校”學到的最寶貴東西,就是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觀念。
在從藝60年的時間里,兩人風雨同舟。他們將從軍經歷融入藝術創作,創作了大量革命歷史油畫。用自己的畫筆展現中國革命戰爭可歌可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不僅是他們少年時代革命足跡的形象記載,也是他們藝術激情的由衷展現。
▲肖峰與宋韌
宋韌與肖峰不僅是生活伴侶,更是藝術道路上的知己與同行者。
他們共同經歷了戰爭年代的烽火,攜手走過了新中國美術發展的風雨歷程,在創作上相互砥礪,生活上相濡以沫,成為美術界令人敬仰的模范伉儷。
▲肖峰參加藝術館開館儀式
2025年4月9日,93歲的肖峰親臨西湖畔肖峰藝術館開館儀式,完成人生最后一次公共亮相。在開館現場,肖峰毫無保留地捐贈了他與宋韌共同創作的503件畢生心血之作,踐行了他們“藝術為民”的初心。
正如肖峰生前所言:“我深信藝術不僅是個體的表達,更是國家民族共振的橋梁。我的作品從未脫離過時代的軌跡,他們既是個人感情的寄托,也是對國家命運的深情回應。”
▲《白求恩》,134x156cm 布面油畫 1974年 肖峰、宋韌
▲拂曉 350x180cm 布面油畫 1979年 肖峰、宋韌
【資料來源:中國美術學院官網、新華社、杭州網、都市快報、藝術中國、《當代美術》等】
編輯:李影
統籌:李秀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