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張德娜老師是一位優秀的花鳥畫家。早年學畫過程有幸拜在著名寫意花鳥畫家孫其峰先生名下。拜師后,她在老師的指導下刻苦訓練,經常將習作拿到孫其峰老師面前請求指導,老師不厭其煩,耐心細致指導她。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張德娜繪畫進步很快,佳作不斷,藝術修養深得孫其峰老師真傳,漸成國內知名花鳥畫家。張德娜老師尤其擅長以松鼠為題材的中國畫創作,2008年奧運鼠年,她完成了長達11米的巨制《百鼠圖》。孫其峰老師對張德娜的進步倍感欣慰,為她的奧運松鼠長卷題款‘形神兼備’,對作品評價極高。”
2023年,103歲的老藝術家孫其峰逝世,張德娜老師很傷感,并于2024年寫了情真意切的回憶文章,回憶了恩師的教誨,抒發了她對孫其峰老師的懷念和感恩。近日,張德娜老師將回憶文章發給我分享,文章感情真摯,讀罷頗為感慨,特作七言小詩以和:
藝海無涯有奇峰,
傳燈不倦見真功。
百鼠千姿成一格,
萬毫聚力墨香融。
鶴入云端身漸遠,
神留人間意相通。
莫嘆丹青終化土,
且留風骨映長空。
——讀《春暉杏雨永駐心田》有感
史躍峰 2025年7月8日
張德娜與孫其峰老師在一起
春暉杏雨永駐心間
——深切懷念我的恩師孫其峰先生
2023年3月20日,我的恩師——孫其峰先生,以103歲的世壽告別人間,返回了他的天國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我再也不可能有機會當面聆聽到,先生那親切而溫暖的聲音、睿智而詼諧的教誨了。師恩如山,春暉永駐,杏雨如不盡的甘泉,滋潤著我的心靈,往事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我是2001年有幸拜先生為師,跟隨先生學習小寫意花鳥畫的。之前,我以學習和創作工筆畫為主,先生在看了我的一些習作后,又聽師兄潘英琪等了解我的朋友說我為人真誠、學習勤奮等介紹后,便決定收我為她的弟子,從小寫意畫的基礎開始,一點一滴教我學畫中國寫意花鳥畫。
《壽松錦吉圖》68X244cm 2003
當時,我住在萊州市城關鎮府前街,先生住在他的老家招遠市的囑遠山樓,兩市相鄰,兩個住地大約有60公里的距離。從2001年至2008年,七年的時間里,我幾乎每周去先生那里一次,向先生當面請教。每次我都是靜靜地站在老師的畫案對面,專注地聽他細心地教導,有時,老師點評別人的作品,我也認真地聽著,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回家后,我抓緊把先生的指點整理成筆記,并按要求進行練習,生怕擱下忘了,辜負了他的教導。等到下次去先生那里,我便會將自己的多幅習作展現在先生的眼前,請先生點評。
《東岳松鶴大吉圖》120×45cm 2024
有一次,同是松鼠題材的作品,我一周內畫了三十多張,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松鼠的機靈可愛,先生看到我這么努力,非常高興,逐張點評,有時候還會親自提筆修改、題詞、題款。入門不久,先生便教我伸手畫八尺大畫。從立意到選材、從筆墨到布局、從題款到章法,花鳥、樹木、山石、泉水皆有涉獵,從不惜教。
《花開圣境》 331*210cm 2022
2008年我由萊州先后遷居到淄博和濟南,先生也由招遠去天津居住。相距雖遠,但我盡量抽出時間去天津向先生求教,有時候干脆住到先生的女兒智譜大姐家里,有一次竟連住了十多天。
“不求形似,不離形似,貌離神合,似非而是。”“師古人不為所囿,學造化不廢心源。”“藝術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畫家的語言是通過畫筆來表現的,講的是作者內心的話。只有作者內心世界是真誠和善良的,才能講出美好的語言來,打動人心。”先生的這些教導,多年來一直回響在我的耳邊并努力的實踐著。我深深地懂得,先生的教誨是他自己的藝術感語,也是藝術的真諦。
《地涌金蓮》 138×68cm 2022
在先生的親傳下,我的繪畫藝術進步很快,作品先后多次入選全國、全省的美術展覽并獲獎。2005年中韓建交14周年,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韓國文化交流財團的邀請,我與韓國著名陶瓷藝術家申鉉哲先生,在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共同舉辦了“韓·中美術陶藝國際交流展—張德娜·申鉉哲”。當我把邀請函呈報給先生時,老人家非常高興,欣然為我題寫了《樸實淡雅·寧靜祥和——談女畫家張德娜》的序言。2008年鼠年,為慶祝北京奧運會的開幕,我創作了11米長卷《百鼠圖》,先生專為此畫題跋“形神兼備·德娜擅花鳥,又善畫松鼠,筆精墨妙,形神兼備。師古人不為所囿,學造化不廢心源,自出手眼,自有一格,難能可貴。”這幅畫作的復制品,被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先生作為珍貴的禮品,贈送國際友人。
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展覽孫其峰老師題序 2005
2011年中韓建交19周年,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韓國文化交流財團的邀請,我與第17任韓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長李斗植先生,在北京國家畫院美術館共同舉辦“中韓建交國際美術交流展——張德娜·李斗植”,先生得知此事后,高興得為此次畫展專門題寫了“形神備賅·自成格調——觀張德娜畫作有感,書此以贈。”此次畫展取得了圓滿成功。鑒于我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我“特別貢獻獎”。我深知,我藝術上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和成績,都浸透著先生的心血和智慧。
張德娜·李斗植畫展題詞 2011
“心中有萬千學子,筆下無半點俗塵。”這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郎紹君先生,在恩師九十八華誕時,寫給他的賀聯,我覺的是對先生人生的真實寫照。自2001年至2023年,歷時22年,我慶幸在自已的藝術生涯中,有幸遇到了這樣一位博學而又慈祥的恩師和長者,他不僅是我繪畫藝術的恩師,更是我人生歷程中的榜樣和燈塔,我將永遠感恩和懷念他,并將他送給我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做為我的座右銘。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將始終秉承先生的教導,在生活上知足,在藝術上知不足,在求學上永遠不知足。
先生永垂千古,恩情永存心間!
弟子德娜于2024年10月2日
《百鼠圖》 1200X60cm 2008
《如意百卉》 180×150cm
《花容天姿》 243×154cm
張德娜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山東省美協六、七屆理事;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泰中藝術聯合會會董;山東畫院花鳥創作室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