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
打開水龍頭,清潔洗漱;倒一杯溫開水,一飲而盡;洗干凈食材,準備早餐……人們每一天往往從用水開始,處處都離不開水。鄂爾多斯東勝區以節水行動為抓手,量水而行,節水優先,遏制粗放用水。從田間地頭的滴灌管網到工廠車間的廢水回用,從智慧水網的實時監測到千家萬戶的節水實踐,這座缺水型城市正以“滴水必爭”的智慧為建設 “三區四城” 筑牢水資源保障根基。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作為工業聚集區,企業用水占全區用水量的“大頭”。面對高耗水項目,東勝區壓實責任清單,打起“節水算盤”,一方面通過對轄區內企業制定詳細節水清單,明確節水臺賬。另一方面對高耗水企業進行定額審批。東勝區水利局副局長白煥表示,通過制度完善到全民參與,今年全年計劃推動企業節水87.4萬噸。東勝區工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節約型轉變的過程,也是節水行動融入城市發展脈搏的生動實踐。
源盛光電有限責任公司的超純水系統。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走進鄂爾多斯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源盛光電有限責任公司的超純水站房,一套精密的CORR系統正在高效運轉。作為一家生產顯示器的企業,原先每天消耗純水量達2.6萬噸,日補水量達1.2萬噸。如何讓工業用水設備按下“節水鍵”?該企業水處理技術科科長祁昕介紹說:“我們通過構建完善的水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把先進節水工藝與設施按不同生產單元對水量和水質需求統籌規劃,讓‘一水多用、廢水回用、循環利用’給節水用水模式按下加速鍵。”據了解,通過自主研發的廢水節水技術,現在日補水量僅需5000噸。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之要。近年來,東勝區在農田里用上了“黑科技”。以前都是大水漫灌,費時費力還費水。現在通過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讓節水灌溉模式占比超總灌溉面積的90%。用好新技術,科學用水、高效節水,不僅能把寶貴水資源省下來,還能賦能發展、促進增收,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
節水行動下東勝區呈現山清水秀新畫卷。東勝區委宣傳部供圖
凝聚“惜水”共識、營造節水氛圍需要讓全社會從“被動節水”向“主動節水”轉變。無論是觀念還是行動,擰緊思想的“龍頭”,自覺節約用水,才能激發內生動力,共創美好家園。東勝區為根治“跑冒滴漏”頑疾,通過實施老舊管網改造工程、園林綠化節水改造及供水管網智能化升級,構筑起實時監測、動態調度的科學管理體系,實現城鎮供水漏損率穩定控制在6.6%。創新開展“全維度節水行動”累計建成各類節水載體204家,東勝區區機關單位100%建成節水型機構。
工業用水循環利用,農業用水精準計量,社會用水凝聚節水共識。東勝區積極落實“節水行動”,從健全節水規劃體系,到完善用水方式,規則定出來,政策落下去,管理跟上來。不僅讓每滴水的價值得到充分釋放,更推動了“生態顏值”與“民生幸福”的同頻共振,在系統性水資源管理中繪就水潤民生新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