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徐匯區完成區域綠化養護水資源交易實踐。此項工作主要由區綠化部門和區水務部門聯合區內綠化養護單位、用水企業,主動響應上海市關于開展用水權交易試點工作共同實施,致力于引導用水企業,通過加強污水回用等節水技術運用,減少河道取水量,并將節約下來的河道用水指標進行市場化交易,用于區域日常綠化澆灌,實現水資源節約與企業降本的雙重效益。
據了解,此次區綠化部門和水務部門先行在華涇、凌云、康健、龍華等南片街鎮公共綠地進行試點,試點綠化總面積超180公頃,通過“水權交易”機制,用河道水替代自來水用于綠化日常澆灌。“傳統澆灌一般采用自來水,需要到指定的取水點取水,不僅距離遠、運輸成本高,而且價格也比較貴。”區綠化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而如今,通過購買河道水取水權,不僅綠化澆灌成本從5.99元/噸直降至0.2元/噸,還能根據澆灌點位選取就近河道取水,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按此測算,后續此舉若實現全區全覆蓋,每年可節約近百萬元的養護經費。
就近抽取河道水直接用于養護
河道水用于道路綠化養護
這“一滴水”的旅程意味著首次打破了區各部門之間的行政壁壘。綠化、水務部門聯合用水企業,構建起了跨領域協作網絡,形成了“水源統籌—市場交易—技術支撐”的全鏈條運作模式。這種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政府部門能夠從宏觀層面對水資源進行統籌;一方面也激活了市場主體在節能降耗方面的潛力,用水企業、養護單位等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利益,積極優化用水方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水資源交易的探索不會止步于此。據悉,相關部門將加強取水規范管理與智能監測系統建設。通過智能監測系統,實時掌握取水情況,確保取水行為符合規定,避免水資源的過度開采和浪費。同時,通過編制水資源管理計劃,推動全區試行,逐步構建覆蓋水源調度、用水計量、效益評估的全流程管理體系。用一系列舉措確保水資源得到更科學、更合理的利用。
各部門召開聯席會議
以水為墨,以制度創新為筆,徐匯正在中心城區繪就一幅“藍綠共生”的生態畫卷。將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率相統一的實踐,不僅讓百萬平方米綠地獲得了可持續的水源保障,更在制度層面踐行了“水盡其用”的生態文明共識。徐匯的這一創新實踐,在深入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發展道路上寫下生動注腳,為公共資源更好的應用提供了“徐匯樣本”。徐匯將在水資源創新利用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創造更多的綠色奇跡,為城市的生態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記者:姚麗敏
圖片由區綠化市容局提供
編輯: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上觀號作者:徐匯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