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滇池南岸生機盎然。昆明市晉寧區晉城街道回龍村的農田邊,農戶鄭金掏出一張農業用水卡,在自家地頭旁的智能取水機上一刷,電子屏隨即亮起,水流順著地下管網以噴灌形式精準澆灌菜苗。
“現在刷卡就能出水,再也不用擔心干旱缺水。”鄭金說,家里種了8畝上海青、油麥菜等蔬菜,農業用水需求較大。以前農田灌溉要從滇池里抽水,費時費力,現在刷卡取水不僅省力,精準噴灌還降低了用水成本。
昆明市晉寧區晉城街道回龍村村民鄭金正在刷卡取用農業用水。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晉寧區是云南重要的鮮切花和蔬菜產區,但區域內長期存在水資源分布不均、農業產業發展與區域生態保護治理矛盾凸顯等情況。
轉變來自晉寧區于2024年3月啟動的滇池流域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現代化灌區建設。該項目建設面積7.37萬畝,包括取水、配水、信息化及“三水共治”回收利用4項工程,首期8500畝現代化灌區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運行。
得益于現代化灌區建設,當地建立起科學合理的灌溉用水制度,更讓節水增效的理念深入人心。“現在農業取水不發愁了,農田‘大水漫灌’的問題也解決了。”晉寧區水務局局長楊宗斌說,灌區內農業灌溉用水通過物聯網監測平臺實行統一調度管理,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滇池流域現代化灌區蔬菜大棚的噴灌設備正在澆灌菜苗。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在沙堤村興隆農田尾水收集塘邊,項目建設負責人李建正在對泵站進行定期檢修。這座總庫容4.6萬立方米的塘壩將周圍3300余畝農田的農田尾水及時回收,避免近日持續降雨天氣對農田的影響。李建介紹,項目采取了農田尾水、農村生活污水、污水處理廠中水“三水共治”的節流減污措施,不僅有效解決了農田的旱澇問題,還通過回灌抽用減少了滇池取水量。
據介紹,滇池流域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及現代化灌區建設項目預計于2026年完工,晉寧項目區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將從0.58提高到0.9以上,每年預計節約水量2380萬立方米,減少滇池取水量約3800萬立方米,實現農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共贏。
從“大水漫灌”到“智能調度”,晉寧區用一張智能水網串聯起節水、富民、護湖的多重目標。項目實施后,不僅為農業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更通過保護滇池生態為云南省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提供可復制的經驗。
云南省水利廳河長(湖長)制工作處副處長白栩嘉說,云南將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和現代化灌區建設,持續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滇池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記者熊軒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