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荔枝新聞中心《政風熱線》接到民營企業家反映,他經鹽城市大豐區草廟鎮招商引資,在當地的靜脈產業園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了一座污水處理廠。多年來,污水處理廠幾乎“滴水未進”,園區的污水去哪了呢?
01 投資數千萬的污水處理廠無水處理?
徐先生是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專業人士,在蘇州有公司,主要做工業廢水處理和環保技術研發。2020年,經鹽城市大豐區草廟鎮政府招商引資,徐先生與當地簽訂合作協議,投資4000多萬元在大豐區靜脈產業園建設了一座污水處理廠。
項目自2020年啟動,歷經環評、設計與施工,于2021年底建成,2022年4月通過環保驗收,取得排污許可證。
園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即閑置
“根據我們的測算與統計,大豐區靜脈產業園每天產生的污水量至少有1000-2000噸,但我們的污水處理廠建成以來,這些污水一滴都沒有進到我們的污水處理廠。如果這些污水直排環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言而喻。”徐先生表示。
據了解,鹽城市大豐區靜脈產業園緊鄰直通黃海的川東港和鹽城黃海濕地,目前有十幾家企業,主要從事垃圾回收和資源化再利用。園區內的塑料粒子生產、造紙、畜禽養殖糞污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相關企業會產生污水。
一方面,部分園區工業企業源源不斷在產生污水,另一方面,建好的污水處理廠卻停擺閑置。在記者采訪期間,園區附近的川東閘水質監測PH值(酸堿度)一度達到9。園區的這些污水是否存在偷排風險?
鹽城市大豐區靜脈產業園
02 園區污水去哪兒?
當地環保部門回應:無偷排
2025年7月8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走進《政風熱線·我來幫你問廳長》全媒體直播節目,現場連線了鹽城市大豐生態環境局局長王亞云。他介紹,“大豐靜脈產業園目前有11家企業,其中有5家企業的污水是進行回用,兩家企業建成之后一直未投產,兩家企業停產,還有兩家企業每天產生30噸左右(污水),是通過槽罐車運到周邊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園區某企業的污水收集池
而對于周邊河流PH值呈堿性的問題,他表示“主要原因是近期農田退水影響。”
對于園區污水處理廠建成即荒廢的情況,他表示,主要是因為園區的污水量很有限,達不到污水處理廠的生產條件。“我們會同園區積極把污水處理廠進行盤活。”
園區某企業的生產現場
03 需求小為何大建污水處理廠?
既然園區日均污水量僅30噸左右,那么,當初招商引資邀請徐先生前來建設污水處理廠,測算、設計和審批的處理量為何定在3000噸?對此,大豐區草廟鎮鎮長董識君表示,是“超前建設了”,政府正考慮引進新的投資人,對該污水處理廠進行降標改造——“一開始在設計的時候,就覺得有幾個用水量比較大的企業,本來是要要落地的,后來沒能落地,所以規模就稍微超前了一點。”
此外,當初在徐先生與草廟鎮簽訂的投資協議中,雙方明確約定,政府按一期建設規模(3000噸/天)80%保底水量,給予10元/噸的缺口補貼。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就該污水處理廠的投資運營、補貼兌現等問題,徐先生正在與當地政府打官司。
徐先生與當地政府簽訂的協議
投資糾紛短期內難處理,但園區的污水處理問題,卻不容一拖再拖。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實際上園區企業也很期待污水處理廠能實際運轉起來,降低他們的污水處理成本。
“如果說能采取園區污水統一接管、納管的話,我們這個污水處理費用相對而言肯定要少一些。我們也能少費很多精力去管理這個事情。”園區某生產企業負責人宗先生說。
該產業園位于鹽城市大豐區草廟鎮
04 省廳表態:查清污水去向 污水處理廠不能關
對于目前鹽城市大豐區靜脈產業園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局副局長陶得獎在節目現場回應表示,“我們希望鹽城大豐生態環境局對園區的企業廢水排放進行全面的調查核實,把污水的去向了解清楚。其次,要對非法排污企業進行嚴厲打擊。必要時,省廳可以直接提級督辦,爭取把園區的污水處理問題解決好。”
大豐區靜脈產業園航拍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黨組成員王燕楓在現場也提出要求——“請鹽城市生態環境局來牽頭,一個星期之內對這11家企業進行全面的摸排,拿出一份比較有分量的報告,來說清楚污水去哪兒的問題。”
同時,他表示,園區的污水處理廠作為園區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超前性,“這個污水處理廠不能關掉,園區管委會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托底,保障污水處理廠的生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