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6 日,也門胡塞武裝軍方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對外發布聲明,宣布胡塞部隊動用了兩艘無人快艇、五枚導彈以及三架無人機,對無視其航行禁令駛向以色列的 “魔法海洋” 號船只實施打擊,并成功擊中目標。
這艘從未在公眾視野中??窟^以色列港口的貨輪,搭載著約1.7萬噸硝酸銨,在紅海南部海域、距離荷臺達港外約百公里處沉沒。
然而,胡塞武裝的行動并未止步于海上。
一艘船沉了,一個信號發出了
船上裝載的近1.7萬噸硝酸銨,是制造爆炸物的關鍵材料,如此龐大的數量,足以將一座小山夷為平地。胡塞方面給出的理由直截了當:該貨輪所屬公司,在過去一周內已有三條船只擅自進入以色列港口,完全無視他們的警告。既然勸阻無效,那就只能用武力“教育”一番。
“魔法海洋”號
雖然貨輪沉沒了,但19名船員全部安全撤離,說明這次襲擊并非無差別攻擊,而是經過周密策劃。胡塞的目標不只是物理破壞,更在于心理震懾——即便裝備落后,也能讓你付出沉重代價。
就在“魔法海洋”號沉沒當晚,胡塞的打擊范圍延伸到了以色列本土,鎖定目標包括本·古里安國際機場、阿什杜德港和阿什凱隆發電站。
這套戰術堪稱“蜂群+尖刀”模式的完美演繹。起初派出八架低速無人機飛向埃拉特港,這些無人機并無致命威脅,主要目的是騷擾,迫使以色列啟用昂貴的“鐵穹”防空系統進行攔截。
“鐵穹”系統的每枚攔截彈與胡塞無人機的成本差距巨大,這種不對等讓以色列在經濟層面承受不小壓力。
待“鐵穹”系統火力被大量消耗后,真正的殺招才開始登場:三枚高超音速導彈從不同方向呼嘯而來,如同三把鋒利的匕首,直插以色列要害。
事后,胡塞自信宣稱“全部命中”,而以色列則含糊回應稱“部分成功攔截”。這種模糊措辭本身就暴露了防御體系的漏洞。機場一度關閉,港口作業暫停,直接經濟損失顯而易見。
通過這次行動,胡塞展現出他們已不再是過去那支只會打游擊戰的非正規部隊。他們學會了戰略思考,學會了如何以智取勝。
你炸我的港,我擊你的船
以色列的反擊迅速且猛烈,代號為“黑旗”的軍事行動在次日凌晨展開,超過20架戰機空襲也門,重點打擊胡塞控制下的多個關鍵港口和發電設施。
就連此前已被劫持的“銀河領袖”號貨輪也未能幸免,以方聲稱該船被改造成監控平臺。這是典型的國家層面反制手段:精準打擊、力度強硬,同時強調道義正當性,稱打擊對象為“恐怖設施”。
不過,以色列似乎低估了對手的韌性。就在以軍完成空襲返航的同一天晚上,胡塞再度發動襲擊,一枚導彈擊中另一艘貨輪“永恒C”號,駕駛艙被摧毀,船員下落不明。
這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報復行為,更像是雙方之間的“接力對抗”。胡塞用實際行動告訴以色列:你們的空中打擊無法嚇退我們,也無法阻止我們的行動。更具震撼力的是,胡塞還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消息。
他們聲稱,在面對以色列空襲時首次啟用了自主研發的地空導彈系統進行攔截,并與以方戰機纏斗半小時之久。
這條消息的真實性或許只有當事雙方清楚,但其公開聲明本身就已經具備戰略意義。它標志著胡塞正在從單一攻擊型組織轉型為具備區域防御能力的武裝力量。
紅海上的幾聲炮響,震動的是全球貿易神經。馬士基、赫伯羅特等國際航運巨頭紛紛決定更改航線,寧愿多花十幾天時間繞行非洲好望角,也不愿再冒險穿越這條“死亡航道”。
時間就是金錢。運輸周期延長意味著成本上升,運費激增,保險費用更是暴漲三倍。胡塞僅花費數千美元使用的廉價無人艇和自制導彈,卻撬動了全球數十億美元級別的貿易震蕩。這就是非對稱戰爭的威力所在:以極低成本引發巨大混亂。
曾經對胡塞采取強硬政策的沙特,如今選擇了沉默;而一貫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美國,這次也顯得束手無策。他們與胡塞之間達成的所謂“停火協議”,只保障美國船只安全,并未涵蓋以色列船只。因此,只要不觸及美軍艦艇,美國航母也只能旁觀。
胡塞的作戰策略可以歸納為三個關鍵詞:低成本、高靈活性、高效能。他們沒有航母艦隊,卻能讓全球貨輪提心吊膽。
相比之下,以色列正陷入多方作戰的困境。加沙局勢尚未平息,黎巴嫩戰火又起,如今紅海沖突成為新的傷口。
再先進的武器系統,也難以應對這種持續消耗戰。面對胡塞這類“打不死的小強”,以色列每一次高強度打擊,都像是打在一團棉花上,看似有力,實則收效甚微。
胡塞用自己的方式證明,在現代戰場上,勝負不僅取決于武器性能的代差,更取決于戰術智慧和戰斗意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