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小時候,我們常常被長輩教導要謹守本分、把共同利益排序在個人需求之前、成為為社會運作貢獻的完美螺絲釘。但如今,Z世代不再甘于做群體里的「背景角色」,而是積極尋找屬于自己的「主角位置」。近期在網路上備受討論的詞匯「主角光環」(Main-Character Energy),反映的就是這樣的現象。
什么是「主角光環」?即使現實不完美,也要用主角的姿態面對生活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所謂「主角光環」指的是一種將自己視為生活中心、勇于掌控劇本與情節的態度。這種思考模式強調:即使現實不完美,也要用主角的姿態去活出人生。
這樣的概念并非偶然出現的現象,它和社群媒體的崛起密不可分。不同于過往只能被動接收或者羨慕大明星的生活樣貌,在TikTok與Instagram等社群平臺大行其道的現在,每個人都能透過濾鏡與剪輯,營造出一段段仿佛電影情節般的日常片段。
透過這些平臺,人們不只記錄生活,還在不斷上傳與觀看中,學會將自己視為「生活的主演」。無論是在街頭跳舞還是貼上滿意的自拍,都成為了展現「主角能量」的日常儀式。
用想像力把平凡日常變得浪漫,是療愈自我還是逃避現實?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主角光環的一大特點,是將平凡的畫面轉化為富含詩意的鏡頭視角。 Z世代善于把日常生活浪漫化,無論是一個人去咖啡館讀書,還是在公車上邊聽音樂邊望向下雨的窗外,都可以在不同視角的詮釋下變得特別。
這些行為或許看似戲劇化,實則是一種自我照顧與心理療愈。在疫情期間,這種方式尤其盛行,讓人在封閉與焦慮之中,重新賦予日子某種秩序與美感。
不過,主角思維也有其暗面。一旦過度專注在自己的故事線上,很容易忽略他人的情緒與存在,甚至在不自覺中,將身邊人視為配角或工具。
這也讓部分人質疑:這種生活方式,是健康的自我肯定,還是轉向自戀的過度膨脹?在社群媒體上經營一個完美主角形象,可能令人疲憊,也容易落入「為演而演」的惡性循環。
不是比誰過得更好的競爭,而是一種讓人清晰看見自己的方式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雖然「主角光環」這個詞乍聽之下容易讓人聯想到自我中心、自以為是,甚至刻意搶鏡的行為,但Z世代之所以擁抱這個新概念,并不只是出于愛表現的性格或渴望他人注意的沖動。
更深層的原因在于,這是一種面對當代高度碎片化、資訊過載與未來感模糊的生活狀態時,對「確定感」與「自主權」的回應。他們藉由把自己當作生活主角的方式,重新主導自己的節奏,賦予日常行動更多意義,抵抗那種被世界推著走的失控感。
簡而言之,「主角光環」不是一場與他人競爭誰過得更精彩的比拼,而是一種讓人更清晰看見自己的方式。對Z世代而言,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是否成為別人眼中的主角,而是你是否愿意認真編寫自己的每一頁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