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天下為公”這四個字的意思嗎?恐怕很多朋友都曾見過他的這幅題字,但是,卻不知道,這四個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其實,孫中山先生最初提出“天下為公”,其意思就是天下是全天下人的天下,這種大同的思想,對很多人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那么,您見過蔣中正所題寫的“天下為公”嗎?蔣中正所題寫的這四個字,在整體上,所表現出來的敗筆太多了,集中體現在結構不穩,筆法不準,無法和孫中山先生所題寫的“天下為公”相媲美!
從蔣中正所題寫的“天下為公”上看,第一個字,就出現了不少的敗筆之處,諸如兩個橫字都寫的十分短小,并且,呈現出一種過分傾斜的狀態,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這兩個橫筆,還是一種幾何平行的狀態。
這種平行的狀態,是不是也驚到你呢?這個字由于在造型上呈現出一種比較高大的狀態,就顯得不夠穩重,缺乏了一種穩重的姿態,不是嗎?尤其是長撇大捺的處理,更加突出了一種不夠美觀的特點。
“下”字,倘若能夠將長橫筆寫的更長一些,而點筆位置再高一些,這個字就協調了,不知道,你認可筆者的這種看法嗎?
“為”字最大的敗筆,就是在橫折上,這兩個橫折再向左突出一些,才會表現出一種穩重大氣感,也能夠突出了一種端莊感。
不僅如此,最后的四點水和長撇筆的收筆,還黏連在一起了,更加突出了一種拖泥帶水的缺點,一點都不夠干練,這樣的特點是不是也讓你感到不自在。
“公”字的敗筆,著重突出在撇筆后的橫筆,這個筆畫,要有突出的傾斜度,才會彰顯出獨到的味道喲。
而這四個字,在整體上,也是一種不夠協調的存在,是不是也驚艷到你呢?我們再來一同欣賞一番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
“天”字一起筆,就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基礎,將顏真卿楷書的筆意得到了最為完美的發揮,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長撇大捺的處理,也彰顯出扎實的碑學功夫,不是嗎?
“下”字整體上比較方正,尤其是最后的一個點筆,堪稱靈魂之筆,我們能夠看到,這個點筆,飽滿圓潤,十分靈動,將這種活脫的跡象表現的十分到位。
“為”字本身應該是一個比較高大的造型特點,而這里的處理,卻寫成了這種很是寬博的狀態,這樣的處理,既突出了一種穩定性,又增加了一種改變的特點,改變才是書法不變的道理。
同時,最后的四個點筆,呈現出一種彼此呼應的關系,并且,呈現出一種逐漸增高的狀態,這樣的特點,是不是也顛覆了你的認識。
我們能夠看到“公”字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捺筆上,第一個捺筆寫成了點筆,和第二個點筆,呈現出一種平行的狀態,更加突出了一種幾何之美。
相信,你對比欣賞蔣中正和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才會發現,差距上,不是一點兩點的狀態,不是嗎?
在此,我們也希望你能夠積極地分享你的看法和見解,一同交流,一同探討,為弘揚傳統書法,樹立書壇正能量做出貢獻。
記得關注筆者喲,關注筆者,后續會呈現更多的優質內容,同時,也期待朋友們分享此文,讓更多的朋友參與到書法的討論中來,講好書法故事,是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責任和義務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