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立柱、
褐色面磚立面、
綠色琉璃欄桿...
在虹口區四川北路71號,
修繕一新的德鄰公寓
優雅的ArtDeco線條驚艷亮相,
像極了“虹口版武康大樓”。
跟著小儂兜兜馬路
戳視頻搶先看
這棟90歲高齡的老建筑,
曾是上海最早配備電梯的公寓之一,
更因張恨水、巴金等
文化名人的駐足而熠熠生輝。
如今,它攜歷史風貌
與現代功能華麗轉身,
成為虹口北外灘又一地標。
曾是滬上“頂配公寓”第一梯隊
與鄰近的新亞大酒店、
大橋大樓一樣,
德鄰公寓也是上海灘
折衷主義建筑的代表。
建于1935年,由五和洋行設計,
怡昌泰營造廠承建,
鋼筋混凝土結構,總高六層,
(最早是5層,6層為加蓋)
配有餐廳,
是當時上海罕見的“高配”公寓。
圖/新民晚報 陳夢
1947年后,
信誼藥廠用房,
如今大樓內還保留著“廠牌”。
建筑風格上,
德鄰公寓完美融合了
現代派的簡潔與西班牙式的浪漫:
具有獨特魅力。
其名“德鄰”取自《論語》
“德不孤,必有鄰”。
德鄰公寓里曾上演過無數文化佳話:
張恨水、張友鸞、
姜亮夫等文人學者曾在此居住;
巴金、郁達夫、葉圣陶、
蕭乾等人也慕名而來,
共談文學時事,廣交社會名流
這里一度被譽為“文人客廳”。
在修繕過程中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2005年,
德鄰公寓被列入
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
2022年12月,
尤安設計競標獲得產權,
通過升級改造,
將其作為公司總部使用。
小儂與尤安設計的建筑師
王力洋聊了聊,
了解到修復老建筑
本身不亞于一場“考古”。
比如,西南門廳
施工時掀開表層地磚,
竟露出一段黃綠色水磨石地坪。
如今,
這處“原版地磚”被完整保留,
修復團隊還以此為靈感
將復古紋樣鋪滿整個門廳。
門廳的兩側壁龕
也是這次修繕中意外發現的,
這次把它復原了出來。
樓梯扶手也是歷史原物,
仿佛能聽見
當年文人雅士的腳步聲。
外立面的泰山面磚,
勾縫砂漿都按老配方還原成青灰色。
鋼窗經除銹、刷漆后重獲新生
斬假石的修復很吃功夫!
一個熟練工一天功夫
只能做一平方。
水泥拉毛墻面也都
嚴格按照原工藝修復
還原出歷史的模樣
整座建筑最有特色的
非西南轉角陽臺莫屬
這個轉角和武康大樓有點類似,
也是最出片的一個角度。
螺旋柱曾被黃色涂料覆蓋,
工匠們逐層清洗,
對照歷史圖紙補全柱頭缺失的花飾。
陽臺圍欄則保留了
綠色琉璃花磚。
德鄰公寓煥新看點
如今的德鄰公寓,
每個角落都藏著驚喜
西南門廳
電梯運行頗有儀式感,
隨著電梯上下,
指針會相應轉動
上一次小儂看到這個神奇裝置
還是在和平飯店!
而頭頂的吊燈與武康大樓是同款!
建筑中庭也大有乾坤!
是光影與斬假石墻的
幾何美學!
中庭立面的斬假石工藝
與外立面相呼應,
粗狂的質感里透著
ArtDeco的精致。
還有一座白色旋轉樓梯,
小儂第一眼
就被吸引到了
藝術展廊地面
使用水磨石大理石
看起來高級感十足
是不是有點眼熟?
沒錯這是蘋果店同款水磨石!
負責人告訴小儂,
一樓室內部分
按美術館配置加滿,
未來可開展各類藝術展活動!
未來圖景 老建筑的新靈魂
修繕后的德鄰公寓已變身為
“北外灘設計師會客廳”
尤安設計將總部遷入其中,
上海市建筑學會也入駐在此。
未來這里將成為
文化展示、創意辦公、
精品商業于一體的
綜合性專業服務載體。
一樓中庭的一處空間,
頂上簾子拉起,
就能化身小型論壇活動空間。
一樓沿街招商
以輕餐飲、咖啡店為主,
德鄰公寓將打開更多空間
引入合作伙伴。
虹口城市更新 更多劇透
今年下半年,
虹口將有更多地標煥新升級。
- 中信廣場全面改造升級,與今潮8弄聯動;
- 郵政大廈、河濱大樓,將開放隱藏商業空間;
- 北蘇州路,會在目前河繽周末花市的基礎上繼續延伸拓展;
- 乍浦路昆山路街區,今年完成零星舊改以后,也將展開高品質的更新建設。
這些地方有你熟悉的記憶嗎?
不妨來評論區告訴小儂!
【儂好上?!ぬ镄◆~ 圖/文/視頻原創】
儂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原創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