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我以劇中的一句對白,作為開頭。
東平的天,亮了。
《以法之名》36集大結局,可以說是完美將這句話的深意給演繹了出來,讓人拍手稱贊。
看完大結局后,我也是感慨萬千,尤其是當看到秦峰為救洪亮而犧牲,
洪亮無語凝噎,
許局淚流滿面的場景,我的眼淚也不由落下。
而當看到洪亮最后則因為131案和謝鴻飛墜亡案等辦案中的失誤,被組織暫時停職調查,最后在鄭雅萍等人的掌聲中離去。
更是萬千感慨 上心頭。
不吹不黑,這部掃黑大劇在我心目中帶來的震撼和感動,甚至比2024年初張頌文和張譯主演的《狂飆》還多。
劇集在大結局之前市占率破30%,一路狂飆到今年的第二名,僅次于第一名《藏海傳》的40.1%市占率。
在豆瓣網上,劇集也拿下7.8分,算是觀眾對這部劇的認可。
整部劇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刀刃向內,熱血難涼。即使代價慘烈。
看完大結局,再回望之前的劇情,那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1:關于大結局
《以法之名》結局,終于證明自己不是黑社會的萬海在牢中見到了死里逃生的萬潮,父子二人嘻哈笑鬧,仿佛不曾經歷一場生死。
然而萬萬沒想到,接下來的萬海的意外心臟病發死去,改寫了這對父子的結局。
這一幕,真是令人唏噓感慨,可人間世事,曲折婉轉。萬海終究還是倒在離真相最近的地方。
眾所周知,一部掃黑劇好不好看,收官夠不夠力至關重要。
《以法之名》在這一點上不含糊,沒有故弄玄虛,一上來就切入主題。
兩場意外,令真相快速曝光,也令觀眾快速入戲。
第一場:李人駿坦白局。
李人駿的這場坦白局,源于一場槍殺意外。
孫飛被抓之后,王彧與陳勝龍內訌,潛逃路上被熊磊追殺,被迫打電話讓李人駿接自己去自首,但就在他離李人駿的車只有一步之遙。
熊磊竟在公共場合公然開槍,一槍打穿了王彧,許言午派出的警察此時趕到,已經太遲了,王彧當街慘死在李人駿懷里。
大受刺激的李人駿,這次全都說了。
就連老婆柳韻被陳勝龍圍獵都交代了。
至此,專案組算是實實在在撕開了一條口子,李人駿說了,萬海案就清楚了一半,但還有一半,需要另一個人來說。
第二場:萬海被害。
令萬海終于開口的,是兒子萬潮獲救。
險些被陳勝龍滅口后的萬潮,終于在特警解救下被專案組保護起來,還視頻通知了萬海。
聽說兒子安全再無顧忌的萬海,索性決定交代一切。
但就在此時,意外發生,在監獄里受到嚴格保護的萬海,突發心臟病而死。
原來有人換掉了他的藥。
線索,徹底斷了。
但隨著專案組收官之戰開啟,真相漸漸揭開,整部劇最后的三大懸疑點也全部揭開謎底。
懸疑一:當年三大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橫貫全劇的,其實是三大案件。
首先是江遠撞人案。
因為江遠被禹天成做局,江旭東只能上了禹天成的船,
本以為批了一個礦能兩清。
可接下來的案件,卻令一切更為復雜,這就是131案。
因為與萬海之間彼此礦山的爭斗,王大有指使孫一虎去殺萬海,結果在萬川礦業財務室造成死二重傷一。可萬海在隔壁休息室,跳窗逃過一劫。
原本萬海堅持報警,但最終江旭東出面調解,讓禹天成把礦無償轉讓給對方,并且離開東平,不再回來。
但這卻為后來的萬海案和喬振興案,埋下伏筆。
因為131案后,禹天成要求江旭東把王大有撈出來。
最終孫飛自作主張一番操作,將王大有保外就醫后假死亡,化名熊磊。
可隨著禹天成當年的礦里發現了銅鎳,一場圍繞萬海的算計再度開場。
禹天成聯手江遠,一番操作后將萬海打成黑社會,可萬海扛了兩年不認罪,主辦檢察官喬振興更是發現了諸多破綻。
禹天成只能再度操作令喬振興被撤,謝鴻飛擔任主辦檢察官,張文菁則從刑辯律師被打成黑社會。
這就是萬海案,而萬海案,又引出了喬振興案。
隨著堅持調查的喬振興看到了已經死亡的王大有,
開始重查舊案,最終被灌酒投湖身亡。
正是他的死,令指導小組很快發現了許多疑點。
于是問題來了:法醫、公安局、檢察長,哪一環是「內鬼」?
可以說正是喬振興的死,引出了指導組的內鬼調查。
而經歷幾番輾轉,當指導組升級為專案組,全劇最振奮人心的一句領導發話來了:一鍋端。
懸疑二:如何“一鍋端”?
可以說整個大結局,就是專案組一鍋端的過程。
首先被端掉的,是明狼。
孫飛被抓之后,陳勝龍、熊磊一伙人想著滅口保安全。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程子健已經被控制了。
加上熊磊殺王彧,當街開槍,震動東平。
很快特警出動,搗毀了禹天成他們的垃圾場,救下萬潮。
此時的熊磊和陳勝龍,也知道這一槍改變了一切,陳勝龍想帶著熊磊跑。可熊磊堅信老師禹天成能保他們,最終陳勝龍重新回頭。
結果等待他們的果然是一場背叛。
當手握禹天成和江旭東錄音證據的陳勝龍決意離開,立刻淪為棄子。
熊磊領命殺死他,但最終沒下死手。
而禹天成給熊磊的下一個命令,就是追殺洪亮。
生死關頭,秦峰趕到,以死從陳勝龍手里護住洪亮,
洪亮則堅持到了許言午帶隊來支援的一刻,
熊磊陳勝龍雙雙落網,他們的主子禹天成隨后落網。
三人都被判處死刑。
秦峰用另一種方式為哥哥報了仇,但自己卻永遠的犧牲了。
該輪到暗狼了。
孫飛、姜紅軍已經被專案組控制起來,監獄的王主任和謝鴻飛也很快被裝進碗里。
然而此時意外發生,謝鴻飛在與洪亮的對話中忽然跳崖,到死還給洪亮埋了個坑。
而此時的蘭景茗,終于開始考慮自首。
正像李人駿直接反問的那句,“小姨你是擔心我,還是擔心你自己”。
是蘭景茗暗示許局把喬振興的案子給孫飛,張文箐解除嫌疑后,是蘭景茗給同事們定調,要把張文箐案和萬海案剝離開看待,前者有問題,萬海案不一定有問題,要做成鐵案。
指導組被迫解散也是蘭景茗促成的。
樁樁件件都有蘭景茗的影子,現在王彧死了,孫飛、姜紅軍被抓,李人駿被談話、禹天成他們也落網了……
蘭景茗沒有別的路,她自己打電話交代,拖著緩慢的步子,離開了自己的辦公室。
等待她的,是撤職留dang查看,她再無機會,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了。
最后,該輪到江旭東父子了。
江旭東這位原省級高官,因兒子江遠酒駕撞人被禹天成要挾而墮落。
他最終還是沒有在洪亮勸說下自首,直到專案組到來,只能束手就擒。
而除了官二代啥也不是的江遠,也只有滿臉是淚,隨著父親一起走上警車。
整個家里,只剩江敏一個孤單的身影。
江旭東最終被判刑十年。
該亮的,都亮了。
懸疑三:正方有怎樣的結局?
該說說洪亮的結局了,從他加入專案組開始,就挨個把自己的岳父、小舅子,一家人全部查明白了。
雖然是大義滅親,但終究逃不過妻離子散的結局。
他的好友李人駿,最終承擔失察責任,調離檢察系統。
而洪亮原本已經立功,但因為在131案、謝鴻飛墜崖案中存在一定失職,又沒有及時舉報江旭東父子,最終被停職調查。
而喬振興了則被恢復名譽,被追授全省模范檢察官,為救洪亮犧牲的秦峰則被追認為公安系統二級英模。
所有的冤屈都洗清了。
大結局最后一幕,洪亮問張放,自己還能穿這身檢察官制服嗎?
張放反問:你還想穿這身衣服嗎?最后洪亮脫下外套,露出制服,在眾人的掌聲中走出大樓。
給故事留下一個開放式結局。
這段劇情一出來,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覺,我當真是感慨萬千,對于劇名《以法之名》,以及對于為實現以法之名所要付出的代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2:關于《以法之名》
初看《以法之名》,我一開始并不在意,《人民的名義》之后,并不是沒有同類劇集推出,但總覺得后續產出的劇集,再也復制不了《人民的名義》的成功了。
沒想到,這部《以法之名》做到了。
從開場萬海案開審當天,張文菁當庭喊冤,引發輿論嘩然開始,故事就奇峰驟起。
一場燒腦的「猜黑傘」游戲由此展開,主創將這個過程拍成了懸念迭起的博弈。
到喬振興遺體進行二次尸檢時離奇精準燒尸,更是將氛圍頂上高點。
《以法之名》整部劇,看似娓娓道來,節奏并不如一些爽劇那般快,但每一次波瀾都是點睛之筆。尤其是看完幾集之后,你就會真正入戲,越看越上癮,越看越覺得好看。
尤其是,劇集徐徐醞釀的后勁,相比明面上雙方較量的生死時速,那種暗潮涌動中的人心博弈,才更扣動人心。
觀眾仿佛跟隨著洪亮的腳步,兩進兩出東平,最終將這場「猜黑傘」游戲玩出了巨大張力。
直到大結局,雖然劇情不過1集,但卻成功收網,,將之前所有的劇情鋪墊,徹底升華。
尤其是當洪亮走向門外,音樂響起來的一瞬間,我也是無語凝噎,流下了唏噓的淚水。
一時間,全劇各種過往畫面,在我腦海中翻涌。好的掃黑大劇,一定能讓觀眾瞬間共情,《以法之名》做到了。
3:關于演員演技
《以法之名》整部劇看完,發現劇集成功另一大法寶,就是群像演技。
最受關注的,絕對是男主張譯。
總有人說他公、檢、法三個部門人員基本都演過了,會有同質化。但是洪亮這個角色能看出來張譯用了巧思,用了不少小細節用來區別他的其他同類角色。
比如雖然是一部反腐掃黑大劇,可是張譯的表演卻時時透著幽默。
從開場的小憋屈,到臨近結局出門吃瓜卻被老婆關門外,結果不小心撞見了小舅子和老丈人的大瓜。
結果只能躲在廁所一邊吃真西瓜,一邊吃小舅子和老丈人的大瓜,最后默默玩玩具青蛙的段落,活生生被張譯演成了驚險喜劇。
最讓人拍手稱贊的,是張譯對角色情緒的精準把控。
比如從回鄉被網暴到槍擊案后重回東平那幾場戲。
從面對找茬的“村民”據理力爭,到被爸媽趕出家門,不斷回望中,張譯眼中悵然若失,嘴角慢慢下落。被領導勒令留在原地待命,就更落寞了。
直到鄭雅萍一個電話告訴他李人駿遭遇槍擊案,他又立馬從洪家村趕回去。一進門不是氣急敗壞的去罵李人駿,相反開始從手腕到后背檢查有沒有受傷,發現李人駿沒受傷,他才松了一口氣,這時才發現自己腿都要站不住了。
不得不說張譯演技太好了。
而除了張譯,劇中還有二位演員秀出不俗演技。
第一位:劉佳
劉佳飾演的蘭景茗是典型的雙面人。
日常和顏悅色,但看似平靜無波的眼神深處,仿佛藏著洶涌的暗流與精密的算計。你永遠猜不透他下一瞬是善意還是殺機,溫柔笑意下可能裹挾著冰冷。
劉佳的表演是最安靜的,沒什么炸裂的戲,但她出現,就是一幀幀故事,都是看完才意識到她在演戲。
尤其是等李人駿一夜那場戲,聽說李人駿全都說了,眼神不經意露出的一絲巨大的慌亂。
都是真功夫。
第二位:董晴
要說全劇看下來讓人最驚喜的演員,那絕對是董晴。
從首播她就創造了自己的臺詞名場面,隔著屏幕都很燃。
故事中段的張文菁盡顯頹廢,又爆出了全劇金句。
到大結局重回東平,人物眼中又再現光彩。
董晴每一個動作表情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將一位堅守法律信仰的刑辯律師刻畫得入木三分。
除此外還有馮嘉怡的許言午、徐梵溪的周梅等,他們的表演也為劇增添不少色彩。
4、事實證明,《人民的名義》之后,掃黑劇又出王炸
提到《以法之名》,那絕對就繞不開一個名字。
掃黑劇。
《人民的名義》之后,再無同類型的“大爆款”出現,說明了這類型創作的一個困境。
而《以法之名》的成功,正在于破局。
比如劇集的主題:刀刃向內。
除了題材本身,好的掃黑劇,就要像手術刀一般鋒利地切開人性的遮掩、人情的脈絡。
哪怕這把刀,最終可能指向自己。
比如官場生態的呈現。
最難拍的不是懸疑燒腦,而是案件外的官場生態。
劇集通過一系列細節,展現了各種職場生存法則。
吊唁、電話、飯局,每一步都是門道。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劇集最后還探討了一個更深的議題:
天理、法理、人情的平衡。
劇集開場就透過鄭雅萍對洪亮的拷問,提出過這個問題:洪亮,你們十一部辦案,講天理,講法理,講不講人情?
而全劇最后洪亮的選擇,其實就是回答。
正因為人情世故難破,現實沖突難解。也只正因為現實中,正義難以實現。
所以才更需要洪亮這樣的人,去拼命實現。
相比較博眼球的大尺度案件,這種包裹在故事背后對法的深意的挖掘反而更讓人觸動。
何為以法之名的意義?就是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最多只是真相。可遲到的正義,觀眾也要。
因為遲到,總好過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