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簡單的問題:
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淘“洋垃圾”的習慣呢?
對我而言,淘“洋垃圾”可以算是休閑喜好的一部分了,這些漂洋過海的老款手機設備,往往有著頗具吸引力的價格,特別是來自索尼、夏普的過氣旗艦,更是有效地充實了我的大學生活。
可惜時過境遷,如今的海外廠商大多已經沒了英氣,LG徹底告別手機行業,夏普完全淪為富士康的形狀,富士通被國內廠商收購,而索尼自家的Xperia 5系列也沒有繼續更新,遍數偌大個日本手機產業,能被稱為頂配旗艦的產品,似乎就只剩下索尼Xperia 1 VII這一款產品了。
(圖源:索尼)
而如今,就連這僅存的一款頂配旗艦,最近也卷入了一場質量風波。
7月4日,索尼在其日本官網發布公告,稱收到大量用戶反饋報告,Xperia 1 VII 旗艦智能手機存在自動關機、隨機重啟和無法開機等問題,因此決定在日本境內暫停鋪貨和銷售。
此事如同一顆重磅炸彈,迅速在索尼粉絲社群和整個科技圈內引爆。對于一個本就風雨飄搖的業務部門而言,旗艦產品的翻車無疑是雪上加霜,甚至有可能成為壓垮索尼手機業務的最后一根稻草,讓人不禁要問:
那個曾經代表著極致影音和工業設計美學的索尼,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嗎?
Xperia 1 VII成了燙手山芋?
這次風波,最初始于日本的用戶社群。
“我是在6月5日發售日當天購買的(這臺Xperia 1 VII),之前一直沒什么大毛病,結果在6月27日上午,我在醫院的時候手機突然開始無限重啟,到了傍晚就徹底變磚了。”
(圖源:索尼)
在產品發售后的幾周內,陸續有用戶在日本知名的數碼論壇和社交媒體上反饋,自己新購入的Xperia 1 VII出現了令人不安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癥狀高度一致:一開始,手機會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關機,或是陷入無休止的自動重啟循環,隨后部分用戶的設備甚至在關機后便再也無法開啟,甚至出現了徹底“變磚”的現象。
一開始,這些零星的抱怨并未引起大規模關注。
但隨著時間推移,報告類似問題的用戶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股輿論聲浪,在當地常用的價格.com(Kakaku.com)等消費者評價網站上,Xperia 1 VII的評分和口碑迅速下滑,評論區充滿了對產品質量的質疑和對索尼售后服務的抱怨。
(圖源:Kakaku.com)
問題還不止這些。
除了“變磚”這種特別嚴重的問題外,還有網友反饋了一系列小故障,諸如導航無法正常搜星、快速充電斷斷續續等。
要知道這年頭,還能選擇索尼旗艦的都是那種忠實索粉,他們基本都是出于對索尼品牌的信任和對Xperia系列獨特設計理念的喜愛才第一時間購入新機,最終卻落得這個下場,由此引發的不滿自然是可見一斑。
面對這樣一塊燙手山芋,索尼采取的行動倒是比想象中迅速一些。
(圖源:GSMArena.com)
除了立即暫停Xperia 1 VII在日本國內的所有出貨及銷售活動外,隨后索尼在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也發布了類似的停售公告,同時,有媒體發現,在英國、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索尼官方線上商店,Xperia 1 VII的所有型號均已被列為“缺貨”狀態,這被普遍解讀為索尼已在歐洲市場悄然停售該機型。
一場源于日本本土的質量危機,迅速演變為全球性的銷售凍結。
面世25年,從巔峰跌到谷底
在手機行業,索尼有著悠久的歷史。
想來對手機有一些了解的人,應該都會記得索尼愛立信吧,而索尼手機真正的巔峰時期還要追溯到索尼愛立信時代。
2001年,索尼與瑞典通信巨頭愛立信攜手,希望將索尼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深厚底蘊與愛立信的通信技術優勢相結合。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聯姻。在那個功能機百花齊放的年代,索尼愛立信憑借Walkman系列和Cyber-shot系列手機,將音樂和拍照這兩個核心娛樂體驗做到了極致,并因此在2007年取得了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三的輝煌戰績。
(圖源:索尼)
像這臺索愛W595c,就是我高中時期的夢中情機。
然而,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后,索尼手機則迅速進入衰退期,在競爭對手的壓力下節節敗退,逐漸被邊緣化。
2011年,索尼收購了愛立信持有的一半股份,從索尼愛立信搖身一變成為“索尼移動通信”,并開始大力推廣Xperia NXT系列,其中的標志性產品就是索尼LT26i,以其在屏幕和麥克風鏈接部分設計的一條透明呼吸燈帶而聞名。
(圖源:索尼)
然而,純血索尼手機品牌,并不能扭轉局面。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公布的一份數據,2012年Q1,索尼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9%,已經歸入Others行列。
此后,盡管索尼在不斷發布更新Xperia系列手機,但仍然在手機戰場上一敗涂地。
在2019年和相機部門合并前,索尼移動已經連續多年虧損,并且是索尼核心部門中唯一虧損的一個,即便在索尼移動再和其他部門整合后,銷量依然不見起色,到2023年Q4,索尼手機的日本市場份額已經跌至3%。
2024年,索尼移動正式退出北美和大陸市場的智能手機業務。
索尼要和手機市場說再見了?
不難發現,進入智能手機時代的十幾年里,索尼在手機行業里的存在感在一步步被削弱。
很顯然,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上,索尼已經敗下陣來。
作為一家在技術領域有著深厚積累、推出過無數成功消費電子產品的品牌,索尼做不好手機這件事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在小雷看來,盡管背后有很多復雜的因素,就產品層面而言,索尼移動最大的問題還是點歪了科技樹。
(圖源:索尼)
智能手機時代早期,當主流廠商把重心放在系統完善優化和本地體驗提升上,索尼手機則在專心致志地研究防塵防水、超高像素、超高分辨率屏幕、960幀視頻拍攝等,這些技術特性很超前、很酷炫,但不夠實用,也背離了當時真實的市場需求。
在那個智能手機亟須完善基礎體驗的時代,用戶對防護特性的感知度遠不如流暢的系統、好用的功能來得高;超高像素聽起來可以提升手機影像能力,但當時芯片性能難以處理這么艱巨的任務,最終導致手機拍照速度慢、取景卡頓。
隨著時間推移,盡管索尼移動慢慢拾起了對性能和系統的重視,但放在瘋狂內卷的國內手機市場,索尼的一招鮮多少有些相形見絀,較高的定價更是難以在國內市場上站穩腳跟。
你敢相信,在各家旗艦定價6000元起跳的時候,最后一款國行索尼旗艦的首發起售價居然來到了8999元嗎?
(圖源:索尼)
定價偏高、體驗一般,最終退出大陸市場自然也是順理成章。
在退出大陸市場后,如今的索尼手機,基本只能守在自己老家那一畝三分田里,為了大幅削減運營成本、降低研發風險,更是將旗艦手機的生產,由自家的泰國工廠轉向中國的ODM廠商華勤技術代工。
這表明對于索尼集團而言,手機業務已經從一個需要傾注心血的“親兒子”,變成了一個可以剝離的財務負擔。
在這樣的背景下,Xperia 1 VII的翻車事件就顯得尤為致命。它不僅會產生巨額的召回和維修成本,更嚴重打擊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最后一點信心。當最核心的旗艦產品都轉向代工,并且還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索尼手機僅存的“日本制造”、“品質保證”的光環也隨之黯淡。
這次事件,很可能成為加速索尼徹底放棄手機業務,或將其完全轉為貼牌模式的導火索。
或許,在當下的市場格局中,小眾廠商的退出已是一種必然的宿命。當主流廠商用極致的性價比和完善的生態服務滿足了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后,留給“小而美”的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我們或許會懷念索尼手機那與眾不同的設計,惋惜其在影音技術上的執著,但市場的選擇是無情的。Xperia 1 VII的暫停銷售,可能就是這個屬于索尼的手機故事,最后那聲無奈的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