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容湖社區活動室里傳來陣陣清脆的互動聲和討論聲——靖江法院法治副校長、黨員干警王霞正為社區暑假夏令營的孩子們上法治課,她用動畫、問答、生活化比喻等方式,讓《民法典》等法律知識變得可觸可感。
“玩具被搶時怎么辦?”“被冤枉了該找誰幫忙?” 王霞以孩子最熟悉的場景開篇,從日常小事切入,娓娓道來《民法典》的組成與意義,把看似遙遠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孩子們明白法律不是枯燥的條文,而是時刻守護在身邊的“保護傘”。
講到高空拋物的危害時,王霞播放了精心準備的動畫短片:從樓上落下的仙人掌砸暈了人……直觀的畫面讓孩子們驚呼不已。“這不僅是不禮貌,還可能犯法哦!”王霞趁機引導,孩子們立刻點頭:“我要告訴爸爸媽媽,陽臺不能亂放東西!”
面對 “高利貸陷阱” 這個稍顯復雜的話題,王霞同樣用動畫還原了真實案例:看似“借錢很容易”的軟件,背后藏著“利滾利”的圈套,最終讓家庭陷入困境。孩子們瞪大眼睛,不時舉手提問,在互動中看清了“免費借錢”的偽裝,牢牢記住“不能隨便點陌生軟件借錢”。
此外,王霞還耐心解釋了“離婚冷靜期”:“就像玩游戲輸了要先冷靜一下,爸爸媽媽吵架也需要時間想想清楚,這是為了讓家更溫暖呀。”簡單的比喻讓孩子們理解了這一制度對家庭的保護意義。而說到校園霸凌,她一一列舉具體表現:故意推搡、起侮辱性綽號、故意不跟同學玩……并反復叮囑:“遇到這些情況,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我們不欺負別人,也不能被別人欺負。”
整堂課上,孩子們時而專注傾聽,時而踴躍舉手搶答,互動聲、掌聲此起彼伏。他們在動畫里識風險,在問答中懂規則,原本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了 “保護自己的辦法”“不能做的事”。
“這樣的法治課,孩子們聽得懂、記得牢,還愿意主動分享給家人呢!” 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把法治課納入夏令營,旨在用孩子們易于接受的方式播下法治的種子。而這顆種子,在王霞生動的講解中,已悄悄在孩子們心里發了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