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郭女士突然收到一條12306發來的短信,說她訂了一張成都南到雙流機場的短途火車票,她感到很意外,查看12306的訂票信息才發現,自6月以來,有人已經利用她的個人信息下單200多張火車票。她連續幾天聯系12306、第三方購票平臺、線下代售點,并且向多地報警,然而直到8日中午還源源不斷出現訂票信息。經過多方努力,最后找到了盜用信息的人,這個情況才停止。相關機構表示,她在此過程中并未遭受實際損失,賬號信用也不受影響,達不到立案標準。然而身份信息遭到這樣的濫用,讓她感到極度困擾。
突然收到訂票信息,一查發現有數百訂單
7月6日下午4點多,郭女士突然接到一條短信,說她購買了一張成都南到雙流機場的火車票。她住在陜西,怎么會買成都的火車票?“我給12306打電話,說沒有訂過這張票,12306客服查了一下,說確實有一張火車票,我可以在12306平臺的本人車票里查看。我就到APP中查看,結果驚訝地發現,從6月1日開始到現在,我名下已經買了兩百多張車票了。”
郭女士的名下出現大量火車票訂單
此時郭女士才想起來,前幾天已經出現端倪,只是當時沒有引起注意。
6月27日,她曾經請朋友幫忙買了從西安到北京的火車票,29日乘車從北京回西安。在西安出站的時候,她去取了一下紙質車票,結果突然發現名下除了往返北京的車票,還多出一張東莞市松山湖北站到東莞西站的高鐵票。“我當時還給朋友打電話,問他是不是手滑幫我多買了一張,他自己沒有印象,我就以為是朋友不小心幫我多買的。”
現在看來,可能那張東莞的車票所留手機號碼是別人的,7月6日車票不僅用了她的身份信息,還留了她的手機號,所以她才能收到短信。
郭女士仔細查看這兩百多個車票訂單,發現是分階段下單的。從6月1日到7月2日,車票是在線上購買,全都是松山湖北到東莞西,票價是18元,一天可以操作七八次,先訂票再退票,每一次手續費是3.5元,反復幾次后,最后一張票會下單不退。后來改為成都東或者成都南到雙流機場的票,價格只需8元,同樣是反復訂退,最后買下。
線上購買火車票除了用12306,不少第三方平臺也有訂火車票的功能,而且可能還會提供多種“增值服務”。這么多票是在12306平臺上下的單,還是通過第三方,12306客服人員表示不清楚。
線上線下齊下單,天南海北都涉及
郭女士雖然從7月6日就發現這個情況,并且開始聯系相關機構溝通處理,然而訂單還是源源不斷出現,而且出現新的情況,下單方式變成了線下火車票代售點。
線上訂單查不到來源,她就想查線下的。經過交涉,12306客服提供了火車票代售點的大概區域,“但在那個區域有很多代售點,我向那個區域報警,警方說涉及面積太大了,必須要有準確地點才能去調查。”
為了查清真相,郭女士數日來聯系了很多部門
就在來回溝通的時候,郭女士不斷接到火車票訂單信息,而且代售點來自天南海北,涉及到黑龍江的牡丹江市、綏芬河市,湖南株洲市、常德市、廣州市等等地方。
郭女士趕到本地派出所報警,經過警方協助,終于找到一個常德代售點的具體信息。“然后我聯系常德當地派出所報案,在當地警方的大力幫助下,那個售票點幫我查到下單者用的是同程旅行這個第三方平臺,給他們的代售點下了這些訂單。代售點接到購票信息后,通過12306系統買票。雖然是線下出票,但都是通過線上聯系,并非有人在線下跑到那個窗口買票。”
郭女士雖然在同程旅行網上有賬號,但已有兩年沒有使用過。她注銷了同程旅行的賬號,但警方調查發現,依然有人在同程上用她的信息訂火車票。
她聯系同程旅行,客服人員說在同程旅行的平臺上買火車票有幾種方式,可以同步12306信息購買,也可能用“優先級”更高的方式,不需要登錄12306就直接可以買票。“下單者就是利用這種方式,他們也查不到具體是誰。至于我的個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同程旅行表示不清楚。”
紫牛新聞記者在同程旅行上看到,可以在其平臺上登錄12306賬號購票,也可以免登錄12306賬號購票。在其他出行平臺上買火車票,基本上也都有此類選項。
陌生人為什么能用郭女士的個人信息訂火車票?她和12306客服人員反復確認過這個問題,了解到登記乘車人信息只需要提供姓名和身份證號就可以。在一些線下代售點買票,也可以不刷身份證,報上號碼就行。
紫牛新聞記者聯系12306,工作人員也證實,添加其他乘車人的時候,只需要按平臺要求填上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信息,審核通過之后就可以訂票,不需要人臉識別等進一步的實名認證。
雖然火車票信息最終會在12306上查到,但無需登錄12306就能購票,大大簡化了購票程序,但也讓某些圖謀不軌者有漏洞可鉆。
沒有造成實際損失,追究責任遇難題
乘車需要實名刷身份證,冒用別人的身份信息下單,難以登上列車,為什么還要這樣做?郭女士對此感到很疑惑。
有人推測肇事者可能是“黃牛”,他們利用軟件大量盜用個人信息占座搶票,頻繁鎖定短途低價票買了退,退了買,可能是為了“養號”“測試”或“準備資源”,為后續的高價票代購業務鋪路。
12306系統有風控機制,會監控異常行為(如頻繁搶票、多賬號操作)。“黃牛”盜用身份信息進行小額、高頻交易,是為了讓這些賬號看起來“正常化”,避免被系統標記為機器人或可疑賬號。而且買票需要真實身份信息,頻繁買退短途票可能是一種低成本“測試”,并且制造“活躍賬號庫”。有些售票平臺還有積分、返現或會員體系,頻繁交易或許可以積累積分,兌換優惠券或優先購票權益。
12306系統對惡意占座行為有著嚴格地控制,如果同一個賬戶在當日內,取消訂單達到3次(包括未支付自動取消和手動取消),系統將暫時凍結該賬戶的購票功能。
郭女士看到,對方用她的信息重復幾次買票和退票的操作之后,最后一次不退不改簽,把票買下來。
起初她以為有人會使用買下來的票,想知道是什么人坐那趟車,就向成都方面報警,乘警去調查,發現那個座位根本沒有人乘坐。這樣一天操作很多次,退票費累計達到數十元,但一直沒有收斂,可見利潤會有多高。
不少第三方平臺都有免登錄12306購票服務
6日發現這個問題后,她用了整整一天時間聯系各個機構投訴,“然而根本沒有用,有一種投訴無門的感覺,直到報警之后才有進展。”
就在郭女士跟天南海北的機構聯系交涉期間,對方還在不停地用她的身份信息買票,特別猖狂。她突然想到之前是通過線上渠道下單,于是又聯系相關機構,最后追查到下單者,發現是河南開封的一個人。
8日中午12點半,他還用郭女士的信息買了一張車票,“我在那天中午1點半聯系他,問他是不是弄錯了信息,拿我的身份信息一個月內反復買了兩百多次火車票。他說搞錯了,然后掛了電話。從那之后就沒有發生莫名買火車票的事。”
事情雖然暫告結束,然而郭女士卻有很多不解。“12306說,這個情況對我沒有造成什么損失,也不影響信譽。即使別人用這種方式訂了100次退了100次,我想買票還可以下單,不會影響我的購票行為。警方表示,這些行為沒給我造成什么實際損失,達不到立案標準,想追究責任只能去法院起訴。”
自從發生這個事情以后,她在網絡上看到不少身份被盜用購買火車票的情況,只不過像她這樣頻繁刷幾百張票的不太多見。
這件事給郭女士造成很大的困擾,“身份信息被人這樣濫用,說不定在哪個環節就可能造成風險。我覺得這就跟看病一樣,不能等到真的生了大病你才去醫院,肯定要在平時就進行預防,堵住這種漏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
校對 盛媛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