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云南大學“云大萬里”暑期“三下鄉”“返家鄉”社會實踐團隊奔赴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開展“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為‘金山銀山’——古生村生態產業轉型與社區治理效能提升”基層實踐調研。
調研團隊行程豐富且充實,先后前往習近平總書記到古生陳列館,感受重要時刻的深遠意義;在古生村洱海人文科技小院,與農學生深入交流,了解多學科助力鄉村發展的創新模式;走進鄉愁小院,品味白族文化的獨特韻味;漫步洱海邊,領略生態之美。此外,團隊還與當地村民親切座談,聽取工作人員介紹古生村治理歷程,全面了解科技小院發展脈絡,并對村民幸福感指數展開調研評估。
調研期間,團隊聚焦特色產業振興路徑。在鄉村旅游方面,詳細了解民宿、農家樂的規模、模式、效益及生態影響;針對扎染等白族手工藝,深入探究傳承困境、市場創新方向以及人才斷層問題;對于農特產品電商,分析話梅、乳扇等產品的應用效果與面臨的瓶頸;同時,圍繞青年返鄉,研究政策環境、挖掘典型案例并分析吸引力。
通過此次調研,云大學子深刻體會到古生村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間的平衡智慧。他們紛紛表示,將把所學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金山銀山”。
李巖
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云南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云南大學建校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此次暑期“三下鄉”“返家鄉”活動,就像一座堅實的橋梁,連接著廣大青年與基層,成為廣大青年實踐使命、增長才干的重要的舞臺。讓廣大的云大青年在實踐中,立報國強國之志,做挺膺擔當的奮斗者,上好與社會相結合的大思政課。
陳沁
云南大學新聞學院研一學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生村對于保護和發展的理念,村里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地踐行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又在盡心盡力地謀劃著這里的未來的發展。今天的走訪過程,讓我切實地感受到了這里“建筑即文化,生活即傳承”的理念。我是學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同時也是大理人,我很希望以后能夠回到家鄉,為古生村、為大理的發展做好宣傳工作,盡自己的一份職責。
鄒斯羽
云南大學經濟學院大二學生
此次參觀學習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洱海人文科技小院。我意識到古生村的發展離不開多學科交叉融合、多院校聯合??萍夹≡褐饕獓@著農業教育以及農民征收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我認為這些經驗也可以復制到其他的鄉村。同時我意識到要實現鄉村振興,一定要堅持改革創新。作為一名經濟學院的學生,我希望未來能發揮我的專業優勢,為我的家鄉作出貢獻。
雷桐桐
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大二學生
我來自兩山理論的發源地——浙江湖州,我深刻地認識到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相互協調的重要性。我這次來到古生村進行調研的原因之一,就是來探尋古生村發展如此成功的原因。作為一名美術學專業的學生,現在藝術領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就是在文化保護,還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面,我們都在進行不斷的努力。古生村經歷了這么多年的商業化發展,依然保存了自己的文化特點,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陳嬌蝶
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大二學生
我是一名美術學專業的學生,非常榮幸今天能夠來到古生村進行調研,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到洱海人文科技小院進行參觀學習。在那里我們遇到了一群和我們年紀相仿的青年學子,他們正用自己的專業為古生村的建設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也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為古生村進行專屬的IP打造,同時我也祝愿古生村變得越來越好。
記者:楊丹妮 謝華新
編輯:楊潤婷
值周:胡亞玲 楊丹妮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四條??洱海最高運行水位為1966.00米(1985國家高程基準,下同),最低運行水位為1964.30米。
特殊年份洱海最低運行水位確需調整的,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自治州人民政府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